第403章 把酒问青天(1 / 2)

“那我们就开始了。”

杨狄在一旁马上接了一句。

他其实还挺期待的,看这老师一个人对付他们六个人能不能顶得住。

“我先来一句,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!”

那老师一边扇着扇子,一边吟出了这句话,显得很从容。

“哇塞,不愧是高手,真有水平!”

范程程和宋小保也挺捧场地夸了一句。

轮到范程程开口了,坐在第一位,当然由他第一个应战。

“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”

没想到范程程还真有两下子,大家都露出了佩服的表情。

杨狄站在边上也在点头,想不到关键时候他的脑袋也能派上用场。

“你不错,那我再出一句,七月在野,八月在宇,九月在户。”

那边那位老师紧跟着又甩出来一句,反应相当迅速。

接着轮到老秦上场:“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”

“太牛了吧,这是满江红里的词。”杨狄连忙配合赞叹道。

轮到贾灵的时候,她也没落下:“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!”

然后紧接着对答上了: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”

大家看着贾灵的表现也都满意地点点头。

那边的老师似乎完全不在话下:“今夕何夕,我举杯问明月。”

再回应一声:“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”

还有那一句经典的:“古人今人若流水,共看明月皆如此。”

前几句还能应付,到了杨狄这里突然卡壳了。

不过事先已经约定好了规则,只要在六人之中有人能应对就可以,并不用固定按顺序轮流作答。

贾灵想了想说:“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”

继续回想起来又添上一句:“十月蟋蟀入我床下。”

再一看对面,这几位老师的反应几乎是条件反射般流畅自如。

而己方这边却是拼尽全力才勉力支撑下来。

直播弹幕中,观众已经开始质疑了:

“我看肯定是提前背过题库了吧。”

“这些诗都好生僻啊,我怎么听都没听过。”

“这老师真是太厉害了!”

弹幕观众纷纷惊叹不已。

对于对面那老师信手拈来的表现充满敬佩之情。

“老师你也太神了吧!”

不只是线上的网友,连现场坐着的老秦、杨狄等人也是连连称赞。

说到诗词文化的底子,他们确实有些薄弱。

这期节目也给不少人带来不小的文化震撼。

趁机杨狄便提出问题:“不知道老师能不能讲一下这首诗来自哪部典籍呢?”

其实杨狄这一提问并不是为难人家,而是早有设计。

因为节目录制早就安排好了内容,很多环节都是提前排练过的,否则刚才的几人怎么可能随口就能答上来?

这次考验也不是真的为了看才华高下,而是要带观众感受诗歌之美。

所以杨狄提这个问题本来就是导演组安排好的。

老师随即解释:“这首诗来自《诗经》,描绘的是周代初期人们日常劳作的生活场景,不仅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,还是一首兼具叙述性与抒情性的佳作。”

老师说完以后,所有人都表示叹服。

“真是不得不感慨,中华文化太博大精深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