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,主张实行限制消费的方法。
“我认为这种方法效果不佳。黄牛的数量没人清楚,哪怕只有10个人,每人购买5张票,就是50张了。如果每张票加价一千,那就是五万块,这相当于间接让粉丝损失了五万元。更何况,这群不择手段的人,肯定不会只赚这一点!”
张鹤轮迅速否定了孟鹤糖的观点。
在他看来,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。
要想彻底解决问题,必须从根源入手。
“我了解这些黄牛通常有自己的购票群,里面还有一些粉丝,我们可以让他们打听黄牛的动向。”
张九灵也提出了他的建议。
“这方法更不可行。在那种粉丝群里,你觉得票贩子会毫无保留地透露信息吗?”
“再说,即使他们真的说了什么,又能怎样呢?”
“除了让我们更加生气外,也找不到其他解决办法!”
周九凉立即反驳了张九灵的意见。
黄牛能长期生存,显然有一定的手腕和手段。
甚至可以这么说。
德云社短时间内崛起,某种程度上还得归功于黄牛。
他们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帮助德云社进行宣传,甚至设法制造话题,就是为了吸引观众。
当然,他们的行为是无法令人感激的。
毕竟,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。
只有德云社更受欢迎,他们的收入才能随之提高!
黄牛既然能一直干这个工作,肯定早就准备好了应对之策。
绝不是随便加入某个黄牛购票群就能了解到实情的!
“不如我们报警吧,倒卖票务的行为应该属于违法的吧!”
杨九狼眯着眼睛,说出了自己的想法。
“这一招也没用,黄牛一个比一个精明,执法部门也需要证据,除非人赃俱获,否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!”
“况且很多时候,粉丝们的想法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即使买了高价票,也不愿意卷入这种取证调查的事!”
大家纷纷发表意见,但迟迟没有达成一致。
这让栾云萍非常焦急。
尽管他们也可以置之不理,任由黄牛继续活动。
毕竟高价购票的粉丝,也是一个愿打,一个愿挨。
但他们不能这么做,也无法置身事外。
黄牛的存在,影响的是德云社的声誉。
甚至在网上还有传言称,所谓的黄牛其实是德云社内部的一种售票手段。
通过正规途径售票,德云社的利润并不多。
但如果通过黄牛的方式售出,利润会成倍增长。
如此巨大的利益,让德云社很难守住底线!
为了挽回声誉,也为了给粉丝一个公平的购票环境。
黄牛的问题,德云社必须出手解决。
“我觉得我们可以这样,明天的票实行实名制,一张身份证限购一张票,并且把这项措施推广到商业演出中!”
在大家不知所措时,项霄乐主动发言。
“老项,这事没那么简单,实施实名制并不容易,即便我们有心,也得主办方配合才行!”
每次演出,德云社都会有主办方负责承办。
这是德云社的传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