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夏夏过去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后才说道:“我从家里拿了些祛风寒的药,等下熬上让大家伙都喝上些预防着。”
“行。”
王柔柔从灶台那边取过来一个盆:“这会应该要来人了,我先把汤盛出来。”
“嗯,”徐夏夏又把另外一个灶膛点燃:“我用这个熬药,大伙过来就能喝上一碗了。”
果然没一会就有几个婶子从家里带着饭来了。
挖渠的人也过来了一部分。这方小院,暂时成了大家临时休息吃饭的地方。
其实出门就是学堂,学堂建的宽敞明亮。
但村里人对这么好的学堂一点都舍不得去踩脏,最后徐夏夏拍板道:“我家老宅闲着,大家就先来这里吧,到时候我给大伙烧点姜汤喝。”
于是这里暂时成了村里挖渠人吃饭休息的场所。
院子里也没法搭遮雨的棚子,于是大家伙就三三两两的挤在廊檐下喝汤。
徐夏夏让他们进屋都不肯。
“这处老宅,是赵平赵安他们兄弟俩自幼居住的地方,虽然你们现在不住这里了,但我们浑身泥水,进去不还是得把屋里踩脏吗?”
徐夏夏无奈,只能把两个屋子的门都打开:“各种叔叔婶婶们,房子能用得上,我们就已经很开心了,若是你们在大雨里站着也不进屋,我大哥就算在天之灵看着也要心里着急的。”
其实赵平的事,已经很少有人提起了。
一是怕戳到赵安的伤心事,二是赵平都是这些长辈们看着长大的,心里也是十分不忍他年纪轻轻就离去。
但现在赵安媳妇都这么说了,他们也只好进了屋。
不得不说,这屋里就是比屋外暖和多了。
所以赵安回来的当天,他过来的时候就看到两个门都开着。
他不仅没说什么,反倒从家里翻出来了几床铺盖,让吃完饭的大伙盖着取取暖,或者在这小睡一下都是可以的。
这点夫妻俩倒是达成共识了。
所以这个沉寂已久的小院,在这连绵不绝的大雨中又热闹了几日。
徐夏夏将药熬好,挤在厨房的婶子立刻舀起来给自家老汉端了一碗过去。
这天若是再不晴,家里的老老小小都要病倒了。
他们可买不起那么多的药,也没有钱看病。
所以这现成的药,赶紧喝了预防上。
“这个一天最多喝上三碗。”徐夏夏叮嘱道:“小孩不能喝,你们家里的孩子若是有发烧感冒的,另外找我来熬药。”
虽然只是预防感冒的药,但是药三分毒。
对于在大雨里连挖了几天渠的大人来说,这点药只能抵御一会雨天带来的湿气。但对于小孩子来说可就不一样了。
所以徐夏夏叮嘱众人,一定不能拿给小孩喝。
“不外出干活的人可以喝上半碗预防一下,但也别喝多了。”
几个婶子千恩万谢的端着药离开了。她们早就发现自己男人这几天身体不好,可千万不能得风寒了!
赵安在晚上的时候才过来休息,中午饭都是别人带过去的,宽大的叶片一挡,就着雨里的气息吃的午饭。
这会晚上吃饭的人也多,但有一部分都回自己家去吃了。
院里此起彼伏的问候声响起:“赵安回来了。”
徐夏夏听到声音也将头探了出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