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们午饭去茶茶居吃。”
赵安牵着她的手道:“下午我回家看书,你跟时玉留在茶楼还是跟我一起回去?”
徐夏夏忽略了赵安深层次的意思,她故意道:“你要看书,我就不打扰你了。”
赵安攥紧她的手:“行。”
这个行字说得心不甘情不愿的,似是心里最期盼的事落空了一样。
徐夏夏反手与他十指相扣:“以后有的是时间。”
是啊,他们在一起不过短短一年的时间。
来日方长!
“爹爹,娘亲!”
小小说书先生已经候在门口等他们了。
赵煜云身边还围绕着几个人,嘴里不停地问道:“孟母三迁,最后一迁迁去哪里了?”
赵煜云小手一挥:“下午讲下午讲!”
随后拉着他娘的手就往茶楼里面走去。
赵安跟在二人身后,跟客人解释道:“午饭过后,会有说书后续。”
客人听到答复,满意的走了。
等他们睡完午觉起来再来听故事,这样就不怕错过结局了。
“姐,姐夫。”
沈时玉刚端着一碟红米肠从后厨出来,他看到二人招呼道:“你们报完名了?”
“嗯。”赵安回道:“就等考试了。”
“今天我们在三楼吃饭。”
沈掌柜发话道:“等我把这盘送上去。”
“去吧。”
徐夏夏去后厨转了一圈,发现第二日的客流量竟然和开业第一天不相上下。
第一天是有秦将军坐镇,所以来那么多人,这第二日又是为了什么?
看到二楼熙熙攘攘的人群后,她了然了,大家都是冲着二楼的荷花宴来的。
当然也有的人是冲着味道和美食来的。
比如坐在一楼大堂的那位白胡子老爷爷,边吃边掉着眼泪。
徐夏夏脚下的动作一顿,从后厨端了份特制荷花糕,亲自去了那桌。
“老人家可是茶点不合心意?”
白胡子老头哭得一抽一抽的,艰难地从美食和眼泪中伸出一只手晃了晃。
“并非如此。”
他冷静下来后说道:“这味道,老朽已经有几十年没吃过了!”
徐夏夏闻言便知道了他哭泣的原因。
思乡之情乃人之常情。
“这碟荷花酥,老人家品尝一下。”
徐夏夏将糕点放在桌上:“家父也是岭南人士,我对老人家的心情能感同身受。”
“有家不能回,有家回不去啊!”
他如是感叹道。
徐夏夏又好生安慰了半晌。
最后从白胡子老爷爷嘴里听到了那句熟悉的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。
徐夏夏瞬间汗颜了。
这是当初儿子第一次失踪,她和赵安无法,只能借此诗词来寻人,没想到这诗还在长安城流传。
真是应了那句“上至百岁老人,下至三岁孩童皆知”的地步了。
老人家还在追问:“掌柜的可知这是何人所做?”
徐夏夏搪塞了两句后就离开了。
不是她做的,是诗仙李白做的。
如果说出名号,定又要被人追问了。
徐夏夏来古代,最喜欢的还是种菜,并不想和诗词有过多牵扯。
更别提这种千古名诗了。
只要传出一首,茶茶居定会被人围个水泄不通。
中途又招呼了几桌客人,等她到三楼时,菜早就上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