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时候沈时玉和赵煜云,还有赵小江,在老宅院子里学习。
杨夫子的两个徒弟负责教导村里其他想要学习的孩子,暂且安置在晾晒场。
中午商量好的事,下午孩子们都已经自发的去晾晒场学习了。
虽然家家户户都很穷,但家里的大人还是拎了几斤粮食带着孩子去拜见了夫子。
这是礼数,特别是对于读书人来说,礼不可废!
赵安和徐夏夏也准备了五份礼。
三份孩子的,两份是他们俩的。
徐夏夏主要是去学毛笔字,学识字,在夫子这里过了名头,往后也算是师出有名了。
赵安则是认认真真的跟着赵小江和自己儿子从零学起。
唯独沈时玉已经学了很大一部分了,他的课业杨夫子都是单独布置的。
杨夫子起初对其他人没有抱丝毫的期望。
毕竟一个是妇人,还有两个三四岁的孩子,唯一看起来靠谱一点的,也已有十八,早已过了启蒙的年纪。
等上了几天课后,杨夫子大为震惊!
那个只有三岁的孩童,竟然过目不忘!
对他讲出的东西还能举一反三!
神童啊!
有此神童,父母又能普通到哪里去?
所以杨夫子立马对几人改观了,认认真真的按照科举的制度从零教起。
这几个人可都是好苗子啊!
往后就算出一个秀才,他的脸上也有光了!
徐夏夏刚开始还在藏拙,但是后面发现她的儿子直接开挂开到底,压根不管别人的死活。
这个别人自然就是沈时玉了。
他此时正带着幽怨的目光看着赵煜云:“你再作弊我揍你了!”
赵煜云摊手:“与生俱来的本事,怎么能叫作弊呢!”
反倒是夫子把沈时玉叫走让他抓紧时间跟上三岁小孩的进度。
沈时玉有苦说不出!
所以一下学就将赵煜云偷偷地揍了一顿。
赵煜云假装让他揍疼了,第二日依旧变本加厉的开挂。
就这样过了一月,沈时玉终于认命了。
怎么比都比不过,不如躺平算了!
躺平是躺不平的,赵安还得教他们武术,让几个孩子都有防身的本事。
赵小江在这方面反倒很有他叔赵安的风范,小小年纪学的像模像样的。
赵伯母一家下学的时候来接人,看到自己的孙子有如此作为,直笑的合不拢嘴。
时间很快过去了半月,这半月期间倒是再没有土匪来犯,但是村里嫁出去的女子开始断断续续在村口央求让她们回来了。
村民们虽然心里不舍,但看着自己女儿身后跟着的一大家子人,还是狠了狠心没让人进村。
不知道是谁得知的消息,村里现在是由赵安家主事。
王家村的人直接将赵有梅推了出来,希望她能求情让整个村子的人都去赵家村避难。
赵有梅是赵伯父一家的幺女,是赵安的亲堂妹。
守在村口巡逻的人一时拿不定主意,直接让人将赵安找了来。
跟在赵安身边的还有听到这个消息的徐夏夏和赵伯母一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