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寂灭星芒 > 第21章 破局开始

第21章 破局开始(1 / 2)

《基础导引术》的效果立竿见影,却又缓慢得令人心焦。

接下来的两天,林默如同一个上紧发条的钟摆,在档案馆和出租屋之间两点一线,将所有能挤出的时间都投入到了疯狂的修炼之中。他严格按照法门所述,调整呼吸,观想路径,引导着那丝微弱的“元息”在体内艰难地循环周天。

过程枯燥而痛苦。精神力与“元息”的双重透支是家常便饭,每一次周天循环结束,都像是跑完一场马拉松,浑身被汗水浸透,大脑空空如也。但效果也是实实在在的。他能感觉到,丹田处那丝“元息”虽然增长缓慢,却比以往更加凝练、活跃;精神力的恢复速度也有了微弱的提升,最重要的是,灵魂深处因反噬和上次强行切断连接留下的隐痛,正在被一丝丝抚平、修复。

这让他拥有了继续周旋下去的资本。

然而,外部的压力与日俱增。

他能清晰地“看”到,那张无形的“网”正在迅速收紧。档案馆周围,那些带着精悍或冷酷气息的陌生面孔越来越多,监视的目光如同跗骨之蛆,几乎不再掩饰。他甚至在一个傍晚,于回家途中的一条僻静小巷里,再次感应到了那个冷峻男子一闪而逝的、充满杀意的因果波动!

对方显然已经将搜索范围缩小到了极致,正在做最后的确认和布局。留给他的时间,可能不是几天,而是几个小时!

不能再等了!被动防御和埋头苦修,无法打破这个死局。他必须主动出击,在对方的“网”彻底合拢之前,找到破局的关键。

破局点在哪里?

他将目光投向了档案馆,投向了那些堆积如山的故纸堆。敌人如此大动干戈,绝不仅仅是为了他这个人,更是为了他手中的碎片。而碎片与这座城市的历史,尤其是那些被尘埃掩盖的“异常”历史,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。

他要利用自己最大的优势——身份和能力,从历史的缝隙中,寻找线索,寻找可能存在的……其他变量。

他再次将目标锁定在了那些涉及老城区、地下结构、以及一些无法归类的“特殊事件”档案上。但这一次,他的方法截然不同。

他不再试图用“溯影”去读取单份档案的深层信息——那消耗太大,效率太低。而是采取了更取巧,也更考验综合能力的方式:

因果关联检索: 他开启低功耗的因果视野,如同扫描仪般,快速“浏览”大量档案。不再关注具体内容,而是专注于档案之间存在的、超越常规分类的“隐性因果关联”。比如,一份普通的市政工程报告,可能与一份看似毫不相干的民间怪谈记录,因为涉及到同一个地理位置或某种无法解释的现象,而在因果层面上产生微弱的联系。

信息拼图: 他将这些通过因果线关联起来的碎片信息,在脑海中强行拼接。利用从各种书籍中获取的跨学科知识(历史、地理、建筑、甚至民俗传说)进行逻辑推理和合理假设,试图还原出某些被刻意掩盖或遗忘的“真相”片段。

反向溯源: 结合脑海中那块碎片给予的“感应图景”,尤其是那个暗紫色光点代表的冰冷死寂气息,他尝试在历史档案中寻找与之特征相符的事件或地点描述——比如,突然荒废的区域、无法解释的集体性疾病、涉及某些“特殊物品”的失踪案等。

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工程,对精神力和脑力都是巨大的考验。他几乎不眠不休,像一台高速运转的计算机,处理着海量的杂乱信息。

汗水时常浸湿他的后背,太阳穴因为过度思考而阵阵抽痛,但他眼神中的光芒却越来越亮。

一些模糊的轮廓,开始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:

城西龙泉区,约四十年前,曾有一个小型民间工艺品厂无故废弃,厂主一家离奇失踪,案卷记载模糊,提及厂内曾收治过一批“来历不明、材质特殊”的残破古物。

与之相关的几份地质勘测报告显示,该厂区地下存在小范围、无法用常规地质构造解释的“能量惰性区”(报告中用了其他术语描述,但林默能理解其本质)。

在一本几十年前的本地民俗志杂录中,有一段语焉不详的记载,提及古时该区域曾被视为“阴煞交汇之地”,有方士在此布设“镇物”,平息地脉戾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