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 轘辕关的后手(2 / 2)

天黑之前,阳翟又送来2万支枪头和枪杆,全是崭新的,还没来得及组装,只需要匠人帮忙组装好,便可以发给新兵了。枪头黝黑,长约20,枪尖寒光闪闪,一看就知道特别锋利.枪杆全是上好的白蜡杆,长度约2.4米,粗约3-4,枪杆笔直,韧性极佳,大小合适,成人刚好能一把握住。

这下子工匠营又有得忙了,连夜加班组装长枪,尽快给新兵配上,还好,现在工匠营人数也比较多约莫3000余人,大师傅差不多300多人,基本就是一个大师傅带10个学徒,装起枪头也很快,平均下来一个人要装7个枪头。

不过大师傅就辛苦一点,先给学徒讲解演示如何装,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枪头牢固不松动、要保证持枪时前不沉、后不飘。装好后还要使握、试扎、确认重心在枪杆的中后段,保证枪法的操控性。又是塞榫,又是涂胶,还要在接口处缠裹浸胶的麻绳。

这些听得外行人都是一头雾水,好在难度并不大,学徒都是挑的心灵手巧之人,做第一个要慢一点,磕磕绊绊半个时辰也能做好,后面便越来越快。工匠们加班到夜里子时(23:00)左右,所有的枪头都装完了,并且大师傅挨个儿检查,都是合格的。

按照现在的温度,这鱼胶怕是要好3-5天才能干透,敌人还没来,为了武器坚固耐用,只能暂存在房间里,等鱼胶干透了再发下去。黄巾军如此匆忙的赶制兵器,给人一种屎胀了再挖茅坑的感觉。

可又能怎么办呢,只有这个条件,武器又不会从天上掉下来。况且,这批武器的质量可比刚开始好上百倍了,这批武器的质量说不准还超过汉军武器的质量了。

四月十一日午时(11:00),广成关再次运来6万石粮食,1万5千名新兵,5000支长枪,还有2万根白蜡杆。

新兵当然是那种才招募的,还没有训练过的那种,基本上是舞阳叶县那边招募来的,一起送到广成关,可王祖现在也训练不过来,只能和粮食武器一起送往阳城。

长枪是鲁阳铁匠铺制造的木柄长枪,质量是没的说,基本上是最好的。听说鲁阳铁匠铺还有2万5千支长枪没送来,没办法,时间太紧,鱼胶还没干透,只能再等上几天,按时间来算,就最近几天应该就干透了。至于什么时候送来,怕是要再等上四五天。

当初起义时,条件太差,枪杆都是粗制滥造,那2万根上好的白蜡杆是拿来更换那些劣质枪杆的。这下工匠营来活了,又得加班加点的换枪杆。

阳城的总兵力一下子就增加到了人,其中新兵人,老兵6200人,白虎营1000人,真正的中坚力量还是那7200人。这下子一至五号土城基本上就住满了,每个土城都由一名力士带着200老兵负责带领训练,每天训练的呼喝之声不绝于耳,现在都只教基本的刺枪和发力技巧,其他的都来不及教了,杀伤敌人最重要。

现在都开始给先来的士兵发竹甲了,数量很多,很简陋,穿起来也有些影响行动。当教官给他们演示了一遍竹甲的效果后,大家都开始重视起来,把竹甲当宝贝一样保护起来,毕竟能在战场上帮你挡几刀,便相当于多了一条命。

虽然每天都能送来几千副竹甲,但是想要人手一副,还是得等上一等。

四月十一日,召陵,一大早,彭脱安排新兵老兵各500人镇守召陵,带着其余人继续朝堰县进发,还带走了五铢钱130万,金32斤,珠宝15箱,马324匹,车457辆。

郾县在召陵以西,这次要去解救堰县的老百姓,也不知道这群土匪把堰县祸害成什么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