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路军由大渠帅波才亲自带领,手下一万人,东渡颖水和潩水,直逼长社,阳翟至长社约45公里,渡河比较耽误时间,队伍三月二十五日出发,三月二十八日午时(11:00)左右才到长社城西门,城门紧闭,城上汉军及民壮如临大敌,长社县令虽然胆小怕事,此刻也不得不出现在城头稳定军心,县令一身官服走路都哆哆嗦嗦,当然是被吓的。
波才派人上前劝降,一番威逼利诱。县令看了看城墙之上的军民,又看了看城外人山人海的黄巾军,对比之下,毫无胜算,拼死抵抗也只是滴血城头,县令最后还是下令扔下武器,开城投降。
黄巾军很快就占领长社县城,经过一下午的走访调查,那些干过坏事人,都逃了,留下来的口碑都还不错,尤其是县令,县令出自长社钟氏,老好人一个。
波才也没为难他,让他继续当他的县令,让来管理长社,尤其是春耕,可不能误了农时。县令也只得战战兢兢的应下,小命算是保住了。
那些跑了的人,他们的宅邸都被没收了,总共37套。经统计,缴获粮草43万石,五铢钱84万,马235匹,牛247头,车432辆,收缴土地3万余亩,这些地也全都种下了。
长社有两位有名的人物,一是钟繇,二是徐庶。
钟繇(公元151年~公元230年),字元常,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人,历史上是曹魏重臣、书法家。中平元年(公元184年),二十三岁的钟繇被州郡辟为上计吏,带着《考工记》竹简踏入洛阳朝堂,在尚书台负责以隶书誊写军报。
据记载,项羽部将钟离昧的次子钟离接为避祸逃到颍川长社,改复姓钟离为单字钟,成为颍川钟氏的始祖,钟繇为钟接的后代。
徐庶(公元168年~公元235年),字元直,豫州颍川郡长社人,本名徐福,寒门子弟。是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,后归曹操。
三月二十九日,波才留下1000人,安排完任务,便带着9000人向东而去。长社至鄢陵约43公里,中间还隔着洧水,队伍用时两天半才赶到鄢陵。
三月三十一日午时二刻(11:30)左右,队伍就出现在鄢陵城城西,城内早已接到了消息,此时城内早已乱成一锅粥,县令战又不敢战,降又不敢降。最后吊死在后衙,等发现时,人都已经凉凉了。
县尉等官员早就跑了,没有官员的指挥,守军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就降了,人都没死一个,唯一一个受伤的,还是逃跑时跑得太快,从城墙的楼梯上摔下去的。
经过调查,这些守军也没干什么坏事,直接就放了。县令倒是干了一些见不得光的事,但是人都凉了,事也就了了。县令的家属好像也没干什么坏事,给了些盘缠便打发了,至于县令的尸体,也让他们带走了。
经过半天统计,收缴宅邸47套,土地6万亩,粮食72万石,五铢钱324万,马匹243匹,牛500头,车453辆,羊435只,家禽2000余只。
四月一日,波才留下1000人镇守鄢陵,安排好任务,再次朝东进发。下一个目标扶沟,扶沟归属陈留国。鄢陵距扶沟约48公里,一路都是平原,队伍只用了两天就到了扶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