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章 张靖玄的歉意(2 / 2)

这是个严肃的问题,王玄策陷入沉思。

伪夏刘天君反叛后,三州快速沦陷。数万骠骑军投降,这很不合常理。大唐在河北,轻徭薄赋,采取休养政策,农民不至于活不下去。

如果农民能活下去,谁又在拥护刘天君呢?

“还请侯爷指点。”

杜河缓缓道:“你和裴督都犯了一个错误,反军的主力不在农民。在于门阀,他们掌控着基层军队,官吏,简而言之,伪夏不是义军了。”

王玄策若有所悟。

“侯爷是说,伪夏不是义军,就不需要农民了?”

杜河点点头,“燕赵大地,从来战乱不止,农民都习惯了,谁做主都交税。如果有人说免税,你猜他们会不会支持?”

王玄策骇然道:“这不是无君无父么?”

杜河看他一眼,轻声道:“仓廪足而知礼节,农民活着就不容易了,谁在乎天子是谁呢?而且,他们哪有机会读书。”

王玄策默然无语。

他是富商之子,家中有钱但地位低。父亲花许多钱,才让他接触到书。

寻常百姓人家,每日田间劳动,能混温饱就不易。笔墨纸砚价格高昂,哪是农民负担得起。

这也是门阀千年不倒的原因。

断文识字的人,都是他们同族,皇帝不用他们,地方就治理不下去。

“所以农民不重要,门阀才重要,他们懂管理,知人心。刘天君吸取窦建德教训,开始和门阀合作了。这场仗拖得越久,河北越独立。”

“朝中的动作,是保住他们富贵,剥去底下的兵权。刘天君适时起兵,不安分的人,都到那里去啦。”

王玄策沉吟道:“所以,陛下才要御驾亲征?”

“是,最后换成我,你猜是为何?”

王玄策迟疑道:“陛下在借刀?”

杜河哈哈一笑,不予置否。

赞皇剿匪后,崔勉卢关被杀,他跟河北门阀势同水火。李二放着这么多名将不用,难说没有一丝借刀铲人的意思。

自己失败了,他还可以兜底。

毕竟在贞观,皇帝的威望无双。

王玄策压低声音,“咱们这场仗,打起来复杂多了。不过对我们是机会,此战若胜,侯爷将更上一层楼。”

“没有什么复杂的。”

杜河语气森森。

“快刀斩乱麻而已。”

这时部曲来报,易州刺史张靖玄在营外求见。

“有请。”

主官会面,王玄策识趣回避。没过多久,张靖玄迈着步子进来,他恭敬跪倒,脸上满是惭愧。

“下官无能,害总管被刺。”

杜河快速将他扶起,笑道:“张大人何必行此大礼,按年纪,杜河是你晚辈。这不是折煞我了。”

张靖玄和他品阶相近,行跪礼让他有些意外。

他心中的不愉快,也消散的干净。

“实在心中有愧。”

张靖玄郑重,继续道:“原本下官在城中安排了宅子,但眼下刺客袭扰。还请总管移步刺史府。”

“府中仆人跟我多年,都是信得过的。”

“那就叨扰张大人了。”

杜河答应下来。

他是河北道行军大总管,河北各州主官,都要赶来易州参见。军营规矩森严,不适合见客。

“不敢,总管请——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