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腰围堪比水桶女人,听闻杜河的来意后,很快就给一家工坊地址。
胡商大多聚居在城西,丽雅莎自告奋勇的带路,经过一大片骆驼粪便味的街道,杜河找到了那家工坊。
工坊里散发着一股熟悉的化学味道,一些胡人工匠,正在院子里忙碌着,见到丽雅莎,纷纷用胡语打招呼。
丽雅莎交谈了几句。
“欢迎来到安格工坊,我滴盆友。”工坊主人是个络腮胡的胡人,汉话说的很粗糙。
杜河掏出图纸,上面画好是一个玻璃软管,一个冷凝器的设计图,只是毛笔粗糙,显得鬼画符一样。
“这个,能不能做出来。”
大胡子安格接过图纸看了半天,杜河心里没底,也不知道,古代的工艺能不能造出来密封的玻璃管。
大胡子用胡语说了一大串,见杜河一脸雾水,神情有些着急。
丽雅莎笑着翻译,“他说,这个东西可以造出来,但是你要的透明度太高了,他需要时间收集材料,而且,价格很高。”
“钱不是问题,帮我问他需要多久。”
丽雅莎用胡语交流了几句,给出了十天的答案。
杜河甩出两贯钱,拍了拍安格的肩膀。
“盆友,你应该好好学学汉语了。”
……
……
马车在出城的方向行驶着。
杜河掀开厚厚的帘子,一股寒风卷了进来。
“杜叔,进来吧,让杜勤驾车。”
杜明固执地摇摇头,尽管杜河没有拿他当外人,但他必须恪守下人的本分,哪有下人跟主人一起坐马车。
上次在西市,杜河又从丽雅莎那里买了几十坛葡萄酒,库房里堆着满满的酒。
葡萄酒在古代度数较高,提炼起来会省很多事。
生意的影子还没有看到呢,大把大把的通宝撒了出去。
对于这种败家行为,老杜十分有意见,认为杜河不知道人间疾苦。
上次抓阄的田地已经办好了手续,这些田都是佃农在种植,换了新的东家,必须要去露个脸,安抚一下佃户的心。
因此,特意拉上了杜河。
一个时辰后。
杜河见到了自家的赏田。
一片广阔的田地蔓延出去,远处一座百米高的大山,山脚下是佃农的房屋,炊烟隐隐可见。
杜明跳下马车:“少爷,马车过不去了,骑马吧。”
杜河身体强壮,自无不可,留下杜勤看守马车,主仆二人骑着马,沿着小路,向山脚下的村落走去。
骑马走了一刻钟,到了山脚下,村口寂静无声,冬季寒冷,佃农们都在屋内猫冬,只有几个穿着单薄的孩童在拾取柴火,见到两人一脸好奇。
杜明喊道:“新东家来了,去喊村长来。”
两人下马,杜明接着向他介绍:“这是向阳村,大约五十户人家,都是府上的佃农,等会你只需露个脸,说一声收租照旧就可以了。”
杜河见几个孩子,手脚上布满了红肿的冻疮,心情有些沉重。
不多时,一个老人迎了上来,急匆匆地弯腰行礼:“老朽张志祥,是本村村正,见过杜公子、杜管家。”
“老丈免礼。”
杜河连忙抬手。
杜明道:“张村正,你去把村民叫来,都见过一下少东家。”
古代佃农生死,几乎都在地主一念之间,地主要是找借口加租,佃农口中粮食就要少一份。
张志祥不敢怠慢,连忙吩咐几个孩子去喊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