挑选贡品时,大臣们可是绞尽脑汁:象牙太过寻常,犀角不算稀罕,最终选定这百兽之王方能显足诚意。
运送狮子的航程更是惊心动魄。大船行至马六甲海峡时突遇风浪,这狮子在颠簸的笼中焦躁不安,竟将碗口粗的木栏咬出裂痕。幸得驯兽师连夜加固,又用安神草药混在肉中喂食,方才化险为夷。
沿途经过爪哇国时,土人见到这等猛兽,纷纷跪地叩拜,还献上新鲜鹿肉。使团书记官在日记中戏言:此狮待遇,堪比王侯!
待到这狮子抵达京城,可就演出了前文所说的万人空巷。五城兵马司不得不加派兵丁维持秩序,有个机灵的小贩趁机兜售观狮凳,三文钱看一炷香功夫,竟也赚得盆满钵满。
最妙的是东直门外的画师王三麻子,连夜照着真狮子绘制新样《瑞狮图》,过往客商争相购买,都说:这才是真狮模样!
乾隆帝在圆明园召见使臣时,听闻狮子吹气褪毛的奇事,龙颜大悦,当即命宫廷画师郎世宁作《贡狮图》。
这位意大利画家融合中西画法,将狮子吹毛的瞬间描绘得栩栩如生,画角还题诗一首:暹罗贡异兽,吹气落琼英。幸逢圣明世,奇观入丹青。此画至今仍收藏在故宫博物院,成为这段奇缘的见证。
再说那狮子在御兽园安家后,又引出不少趣闻。某日蒙古王爷进献草原黄羊,这狮子竟如法炮制,对着羊群吹气。谁知绵羊毛厚脂多,只吹得毛浪翻滚却不见脱落,倒把狮子惹得恼火,引颈长啸惊得满园禽鸟乱飞。饲养官连忙改喂去皮兔肉,它才转怒为喜。
时有翰林院编修考证历代贡狮记载,发现早在东汉时期,西域就曾进献狮子。《后汉书》载:章和元年,月氏国献扶拔、师子。而唐代画家阎立本《职贡图》中描绘的狮子,与眼前这只神态颇为相似。
可见这百兽之王作为外交使者,早已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无数传奇。狮子吹气褪毛实乃生物适应自然的智慧,其强大的肺部功能有助于野外狩猎时震慑猎物,特殊的唾液成分能软化羽毛便于消化。但在二百多年前的大清百姓眼中,这无疑是天朝威德感召下的祥瑞之兆。
正是:
异兽乘风来天朝,万人空巷争相瞧。
吹气落羽成奇谈,至今犹说贡狮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