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气似乎凝滞了一瞬。
宝宝和乐乐对视一眼,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了然与坚定。
宝宝对着镜头,笑容依旧温和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:“小花,还有所有的孩子们,你们记住,手艺本身,永远不会过时。过时的,可能是看待和使用它的方式。就像我们脚下的土地,它永远在那里,重要的是,我们种下什么样的种子,以及,我们怀着什么样的心去浇灌它。”
乐乐接过话,举起手中那块“失败”的陶片:“你们看,这块陶片不完美,但它是我亲手做的,里面有我的想法,有我的温度。那些机器做出来的、一模一样的东西,可能很完美,但它们没有故事,没有心跳。我们做的手工,最重要的,就是这里面——”他指了指自己的心口,“藏着的这份心和故事。”
龙斯誉这时缓缓站起身,走到镜头前,他的身影沉稳如山。他没有直接回应那些纷扰,而是讲起了故事:
“孩子们,我给你们讲个林阿婆以前常讲的故事。她说,从前有两个木匠,一个做得飞快,一天能做十把椅子;另一个做得很慢,三天才做一把。快的那个,椅子很快就卖出去了;慢的那个,椅子却没人要。你们猜,后来怎么样?”
孩子们摇摇头。
“后来啊,”龙斯誉微笑道,“快的那个,一直做椅子,直到老了,手艺还是那样。慢的那个,虽然椅子卖得少,但他不断琢磨,做出的椅子越来越舒服,越来越好看,最后,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师,人们都以拥有他做的一把椅子为荣。”
他顿了顿,目光深邃地看着屏幕那端的孩子们:“做事情,有时候慢不是缺点,快也不是优点。关键在于,你的心是不是一直走在前面,一直在探索,一直在生长。”
视频那端,孩子们安静地听着,眼睛里重新闪烁起明亮的光。李老师的声音有些哽咽:“谢谢,谢谢你们……孩子们懂了,我也懂了。”
课程结束时,孩子们齐声用稚嫩的声音喊道:“谢谢宝宝姐姐!谢谢乐乐哥哥!谢谢龙伯伯,梅阿姨!我们会好好学!做有故事的手工!”
关闭视频,活动室里久久无人说话。窗外,不知何时阴云密布,山雨欲来。
梅韵涵轻轻叹了口气,却是带着笑的:“这堂课,上得真好。”
龙斯誉点点头:“是啊,润物细无声。我们稳住自己,就是稳住了他们。”
宝宝走到窗边,看着天际翻滚的乌云,心中却一片澄明。她想起刚才那个绣晚霞的小女孩,想起乐乐手中那块“失败”的陶片,想起龙伯伯讲的故事,更想起林阿婆安详的面容。
外面的风雨再大,似乎也不再可怕。因为他们守护的,不仅仅是一门手艺,更是一片能够让最纯净的心灵自由生长、让最朴素的梦想安然栖息的土壤。这场看似不对等的竞争,从一开始,或许就走在两条截然不同的轨道上。
风,更紧了。豆大的雨点开始敲打窗棂,发出清脆的声响。工坊内,灯光温暖,映照着每一张坚定而平和的脸庞。真正的风浪尚未来临,但他们已经准备好了,用一场“润物细无声”的课堂,作为最有力的回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