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章 思念的纬度(2 / 2)

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消失后,梅韵涵并没有立刻放下电子记事本。她抱着膝盖,坐在冰凉的石凳上,目光依旧停留在那小小的屏幕上,仿佛在期待着什么。南方的冬日下午,天色灰白,没有风,院子里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。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屏幕暗了又被她按亮,如此反复。

她知道他不可能立刻回复。有时差,他那边可能还是深夜,或者他正在参加冬令营的活动,无暇查看邮件。理智上清楚,但情感上,那份期盼却像一只无形的手,轻轻挠着她的心。

就在她准备放弃等待,起身回屋时,提示音再次清脆地响起。

她的心跳骤然漏了一拍,几乎是屏住呼吸点开了新邮件。

发件人:L

主题:Re:回信

内容依旧简短,却不再是单纯的评价:

“构图有想法。光影对比可以再强一些,星芒用白色墨水点染试试。”

没有对她将两地风景融合的创意表示惊讶,没有对画中蕴含的思念进行任何解读,他直接跳过了所有情感层面的东西,精准地切入了技术指导,仿佛他们此刻正并肩站在画架前。

然而,梅韵涵看着这行字,眼睛却一点点亮了起来。他没有对“思念”本身做出回应,但他用他最熟悉的方式——专注于她的“事业”,给出了最切实的建议。这本身就是一种回应,一种将她纳入他严谨思维体系的、独属于龙斯誉式的认可。

更重要的是,他提到了“白色墨水”。那是他送她的那套专业彩墨笔里,她还没太敢尝试的一种。他记得他送了什么东西给她,甚至记得里面包含哪些工具,并且在她需要的时候,适时地提醒她可以去运用。

这种被牢牢记住、被细致关注的感觉,比任何直白的安慰都更让她心动。

她立刻跑回房间,翻找出那支白色墨水笔。按照他的建议,她重新调整了画面上星空与地面景物的明暗关系,让夜空更加深邃,建筑的剪影更加凝重。然后,她小心翼翼地用笔尖蘸取少量白色墨水,在之前画好的星星周围,极其轻巧地点染出细碎的星芒。

奇迹发生了。

原本略显平板的星空,因为这一点点白色的点缀,瞬间变得灵动而富有层次,仿佛真的有星光在纸面上闪烁、流淌。

梅韵涵看着焕然一新的画作,心里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。这不是她一个人的作品,这是他们共同完成的,隔着千山万水的一次协同创作。他的指导像一把钥匙,帮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艺术天地的大门。

她再次拍下修改后的画作,发了过去。这次,她没有写主题,只是附上了图片。

这一次,她没有再焦急地等待回信。因为她知道,该说的,他已经在上一封邮件里说完了。而她该做的,就是吸收他的建议,继续向前。

她收好画具,走出房间。外婆正在厨房里准备晚餐,温暖的香气飘散出来。院子里的芭蕉叶在暮色中显得愈发苍翠。她深吸了一口南方湿润清冷的空气,感觉胸腔里那股因思念而产生的滞涩感,已经被一种充实的、向上的力量所取代。

龙斯誉就像她艺术道路上的北极星,永远悬在她目光所及的前方,沉默,却坚定地指引着方向。她不需要他时刻相伴左右,她只需要知道,他在那里,看着她,引导着她,这就足够了。

这个认知让她变得更加独立,也更加勇敢。她开始更主动地去观察身边的世界,更大胆地在画纸上进行尝试,甚至开始构思一系列以“距离与联系”为主题的小画作。

远在异国的龙斯誉,通过断续的邮件,看着她的画作从生涩到逐渐成熟,看着她的视角从单纯的记录到开始融入思考。他依旧吝于言辞,但他的每一次简短回信,都像精确的坐标,校正着她前进的航向。

思念的维度,在这一次次无声的“画语”交流中,被悄然转化。它不再是阻隔,而是变成了一种独特的养分,滋养着两颗年轻的心,让他们在各自的轨道上,为了终将到来的机会,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。南方的星空与北方的雪,在这一刻,因为共同的热爱与期待,而产生了奇妙的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