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网游竞技 > 密统帝国 > 第358章 星路拓荒

第358章 星路拓荒(1 / 2)

一、迷雾初探:云泽星的意外邂逅

同盟扩容后,首个跨文明大型项目“星路拓荒计划”正式启动。由地球、蓝顿、晶灵等六大创始文明牵头,联合20个新晋加盟文明的顶尖技术力量,组建了十支装备精良的“拓荒舰队”。计划的核心目标清晰而明确:探索宇宙中未被标注的未知星域,寻找具备宜居条件的星球、储量丰富的清洁能源矿脉,同时发掘更多秉持和平理念的潜在文明,将宇宙共生的火种传播到更广阔的星空。

米凡作为宇宙共生理事会的荣誉主席,亲自挂帅第一拓荒舰队,乘坐经过全面升级的“同盟号”旗舰,率先驶向一片被星际航海家称为“迷雾星海”的神秘区域。这片星域常年被淡白色的星云包裹,星云内蕴含着复杂的磁场干扰,常规探测器根本无法穿透,只能依靠星鱼族感知者的星海感知能力,以及光羽文明独有的生物雷达进行缓慢探索。

舰队在迷雾中航行半月,始终被朦胧的星云笼罩,周围除了漂浮的陨石碎片,未见任何生命迹象。就在船员们略显疲惫时,星鱼族的年轻感知者浪汐突然挺直身体,体表的银蓝色鳞片以极高的频率快速颤动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:“探测器捕捉到前方十万光年处有稳定的能量波动!不是暗能,是纯粹的生命能量和恒星能量共振,像是一颗宜居行星!”她的声音打破了指挥室的沉寂,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屏幕上的能量波形图。

二、云泽奇景:生机盎然的异星世界

米凡立刻下令:“降低航行速度,启动全方位隐形模式,谨慎靠近!”同盟号旗舰带领舰队缓缓驶入星云深处,随着距离的缩短,前方的能量波动愈发清晰。当舰队穿过最后一层浓密的星云时,眼前的景象让所有船员都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——一颗被澄澈淡蓝色海洋覆盖的星球悬浮在星空中,约占星球表面积三成的绿色大陆如同翡翠般镶嵌在海洋中,大气层中漂浮着大片如同般的巨型浮游植物,无数长着透明翅膀、身形轻盈的生物在云层间穿梭嬉戏,阳光透过星云洒在星球表面,折射出斑斓的光芒,一派生机盎然、宁静祥和的景象。

“太美了,简直像传说中的仙境。”蓝顿族的机械师忍不住赞叹,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快速操作,“已完成星球初步测绘,命名为‘云泽星’,记录完毕。”米凡点头示意,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:“释放探测机器人,分批次降落至海洋、大陆和云层区域,全面检测星球的生态环境、能量特征以及是否存在智慧文明。”

数十架小型探测机器人从舰队中释放,如同银色的蜂鸟般朝着云泽星俯冲而去。不到一个小时,首批检测数据便传回旗舰:云泽星的生态系统极为完善,大气成分与地球相似度达87%,无需任何防护即可直接呼吸;海洋深处蕴含着储量惊人的“灵能水晶”,这种晶体能自主吸收恒星能量,并将其转化为稳定的清洁灵能,能量转化率远超现有所有能源载体;更令人惊喜的是,星球上确实存在一个智慧文明——他们自称为“云栖族”,身形纤细,背部生有薄如蝉翼的翅膀,能在云层和气流中自由穿梭,掌握着与自然沟通的独特能力,通过探测机器人传回的影像观察,这个种族性情温和,日常以采集浮游植物、培育灵能水晶为生,无任何武器装备和侵略性痕迹。

三、和平建交:云栖族的同盟加盟

拓荒舰队在云泽星轨道平稳停泊后,米凡亲自挑选了由外交官员、生态学家和科技专家组成的外交团队,乘坐小型登陆舰降落在云泽星赤道附近的一片开阔云草原上。这片草原的植被呈淡紫色,草叶间点缀着细小的发光花朵,微风拂过,花草摇曳,散发着清新的芬芳。

登陆舰刚一落地,远处的云层中便传来一阵轻柔的声响,云栖族的族长“云曦”已带领数十名族人等候在那里。他们身着由浮游植物纤维编织的浅色衣物,周身环绕着淡淡的白色光晕,翅膀轻轻扇动,悬浮在距离地面半米的高度,看向登陆舰的眼中满是好奇,却没有丝毫戒备。云曦的身形比其他族人更为修长,光晕的颜色也更深邃,显然在族群中拥有极高的威望。

“你们是来自远方星空的客人吗?”云曦率先开口,声音如同风吹过云层般轻柔,通过同盟的通用翻译器清晰地传递到米凡等人耳中,“我们的先祖留下遗训,能与自然能量共鸣的外来者,皆为和平之友。我们感知到你们身上有纯净的和平气息,没有伤害这片土地的恶意。”

米凡微笑着走上前,双手捧着一枚由各文明核心材料共同打造的和平徽章,郑重地递向云曦:“您好,云曦族长。我们是星际和平同盟的拓荒者,跨越星海而来,只为探索宇宙的奥秘,寻找志同道合的和平伙伴。云泽星的生态之美、灵能水晶的神奇,以及云栖族与自然共生的智慧,都让我们深深敬佩。如果云栖族愿意,我们诚挚邀请你们加入星际和平同盟,与我们共享先进科技与丰富资源,一起守护这片星空的安宁与生机。”

云曦接过和平徽章,指尖触碰徽章的瞬间,徽章表面立刻绽放出七彩光芒,与她周身的白色光晕产生奇妙的共鸣,柔和的能量波动扩散开来,让周围的花草都变得更加鲜亮。她抬头望向天空中悬浮的拓荒舰队,又低头看了看身边眼神期待的族人,轻声却坚定地说道:“云栖族世代守护云泽星,从未与外界文明接触。但自然的能量不会说谎,你们带来的是希望而非战争,是共生而非掠夺。我们愿意加入同盟,向你们学习跨越星空的技术,也愿意分享我们与自然沟通、共生共存的智慧。”

四、技术融合:拓荒计划的初步硕果

云栖族的正式加盟,为星际和平同盟注入了全新的活力。他们迅速融入同盟的跨文明合作体系,与绿藤族展开深度协作——绿藤族提供先进的生物培育技术,云栖族贡献与自然沟通的能力,将灵能水晶的能量传导特性与抗暗能藤蔓的防御属性相结合,成功研发出“灵能生态堡垒”。这种堡垒无需大型机械施工,只需将融合了灵能水晶碎片的藤蔓种子撒在目标区域,借助云栖族的自然之力催化,短短三天就能生长成具备防御、能源供给、生态循环功能的完整基地,极大提升了同盟在新发现宜居星球的殖民效率。

与此同时,云栖族的自然感知能力也成为拓荒计划的“生态指南针”。后续的星球勘探中,只要云栖族的使者随行,就能提前判断星球的生态脆弱点,避免拓荒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。在一颗富含稀有矿脉的星球上,原本的开采方案会导致地表植被大面积枯萎,云栖族使者通过与星球核心能量的沟通,重新规划了开采路线,避开了生态敏感区,同时利用灵能水晶引导矿脉能量,既保证了矿脉的正常开采,又维持了地表生态的平衡。

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,十支拓荒舰队如同撒向宇宙的种子,在未知星域中开花结果。他们陆续发现了12颗具备完整生态系统的宜居星球,其中3颗星球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矿脉,5颗星球存在未被污染的淡水和肥沃土壤,为同盟的人口迁移和资源储备提供了充足保障;同时,成功吸纳了7个秉持和平理念的文明加入同盟,除了云栖族,还有擅长引力操控的“星絮文明”、精通晶体艺术与能源存储的“彩晶文明”、掌握地下矿脉勘探技术的“岩穴文明”等。

同盟的宇宙星图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扩大,跨文明的技术融合也愈发深入且成果丰硕:光羽文明的生物战舰船体技术,与晶灵族的本源能量水晶防御技术结合,打造出速度提升三倍、防御能力增强两倍的“光晶战舰”,成为拓荒舰队的核心战力;烁晶文明的高效星矿提炼技术,与地球的自动化机械制造技术联动,让同盟的星际防线建设效率提升了五倍,原本需要一年才能完工的防御堡垒,如今两个月即可投入使用;云栖族的自然智慧,则彻底改变了同盟的能源开发模式,从以往的“开采利用”升级为“共生循环”,让每一次能源获取都不会对宇宙生态造成负担。

五、暗礁潜藏:未知星域的隐秘危机

就在拓荒计划顺利推进,同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之时,第七拓荒舰队在一片名为“碎星带”的区域,遭遇了意外的危机。第七舰队由烁晶文明牵头,负责探索迷雾星海边缘的零散星域,碎星带是他们的最后一个勘探目标,这里布满了行星爆炸后的残骸碎片,磁场紊乱,航行难度极大。

“报告舰长,碎星带中心区域检测到异常能量波动,像是灵能水晶的能量反应,但夹杂着微弱的暗能残留!”监测员的声音带着一丝警惕,屏幕上的能量波形图呈现出诡异的锯齿状,“探测器无法穿透碎片密集区,无法确定具体来源。”

第七舰队舰长、烁晶文明的将领晶锐皱起眉头,烁晶族对能量波动极为敏感,他能清晰感受到这股能量中隐藏的危险:“启动最高级别的警戒,派遣三艘光晶侦查舰,携带星鱼族感知设备,小心翼翼潜入碎星带中心,务必查明能量来源,注意规避暗能污染。”

三艘光晶侦查舰凭借灵活的身形,在密集的碎片中穿梭,朝着能量源头靠近。当侦查舰抵达碎星带中心时,眼前的景象让船员们心头一紧——一片相对空旷的区域内,漂浮着一艘残破的巨型战舰残骸,舰身布满了暗能腐蚀的痕迹,甲板上散落着早已干枯的生物遗骸,而残骸的核心部位,竟然镶嵌着一块直径超过百米的巨型灵能水晶,水晶表面布满了黑色的暗能纹路,正是它在散发着混合能量波动。

“是暗影文明的残留战舰!”感知员大喊,“水晶被暗能污染了,正在缓慢吸收周围的恒星能量,转化为暗能!”就在这时,战舰残骸突然轻微震动,水晶表面的暗能纹路亮起,一道微弱的暗能光束朝着侦查舰射来,虽然威力不大,却精准命中了其中一艘侦查舰的护盾,护盾瞬间出现裂痕。

六、危机应对:污染水晶的处理难题

第七拓荒舰队遭遇暗影残留战舰的消息,迅速传回同盟总部。米凡立刻召集宇宙共生理事会紧急会议,屏幕上同步播放着侦查舰传回的影像和能量数据。“碎星带的巨型灵能水晶已被暗能污染,正在自主转化能量,虽然目前暗能输出微弱,但一旦水晶完全被腐蚀,释放的暗能足以污染整个碎星带,甚至扩散到周边星域。”晶锐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,语气凝重,“我们尝试用本源能量净化,但水晶内的暗能极为顽固,反而被它吸收,增强了污染程度。”

石夯族长一拍桌子,沉声道:“直接摧毁!用星岩-合金共振炮轰碎水晶,彻底断绝暗能来源!”叶擎族长立刻摇头:“不行,这么大的灵能水晶,一旦被炸毁,释放的能量冲击波会波及周边三颗宜居星球,而且暗能碎片会扩散得更快,污染范围会急剧扩大。”

云曦族长的身影出现在全息投影中,她周身的光晕微微波动:“我能感受到水晶内的自然能量还未完全泯灭,暗能是通过某种纹路强行寄生的。或许我们可以尝试用自然之力唤醒水晶的本源,再配合晶灵族的本源能量,剥离暗能污染。”晶羽点头附和:“云曦族长说得有道理,暗能寄生需要依托载体的能量流动,只要切断这种流动,就能剥离污染。但需要近距离操作,风险极大。”

米凡沉思片刻,做出决策:“立刻组建‘净化小队’,由云栖族、晶灵族、绿藤族和星鱼族的精英组成,乘坐最先进的隐形登陆舰前往碎星带。云栖族负责唤醒水晶本源,晶灵族负责剥离暗能,绿藤族用噬暗藤吸收溢出的暗能,星鱼族负责感知预警。第七舰队在外围建立防御圈,防止暗能扩散,同时做好应急支援准备。”

七、碎星净化:多文明的协同攻坚

净化小队迅速集结,乘坐一艘具备超强隐形能力和防御系统的“净化号”登陆舰,全速赶往碎星带。抵达目的地后,登陆舰小心翼翼地停靠在暗影战舰残骸的边缘,队员们身着抗暗能战甲,携带专用设备,登上了布满腐蚀痕迹的残骸甲板。

刚一踏上甲板,浓郁的暗能气息便扑面而来,战甲的抗暗能涂层立刻亮起,中和着周围的污染。云曦族长走到巨型灵能水晶前,闭上双眼,周身的白色光晕缓缓扩散,与水晶表面微弱的自然能量产生共鸣。“水晶的本源还在,只是被暗能压制了。”她轻声说道,双手轻轻贴在水晶表面,“大家做好准备,我要唤醒它的自然之力了。”

随着云曦的引导,水晶内的自然能量逐渐苏醒,表面的暗能纹路开始剧烈闪烁,像是在抵抗。“晶灵族队员,注入本源能量,沿着水晶的能量纹路剥离暗能!”晶羽的指令传来,四名晶灵族精英同时出手,四道淡蓝色的本源能量光束精准命中水晶,沿着暗能纹路缓慢推进,将暗能一点点从水晶中剥离。

剥离过程中,大量暗能溢出,弥漫在残骸周围。“绿藤族队员,释放噬暗藤!”绿藤族的培育师立刻将噬暗藤种子撒在甲板上,种子在暗能的刺激下快速发芽生长,藤蔓如同贪婪的触手,疯狂吸收着溢出的暗能,叶片从嫩绿逐渐变成深绿,再到发黑,当吸收到极限时,培育师立刻启动催化程序,让噬暗藤连同吸收的暗能一起化为灰烬,彻底杜绝污染扩散。

星鱼族的感知者浪汐则时刻警惕着周围的能量波动,一旦发现暗能异常聚集,立刻发出预警,引导队员调整战术。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水晶表面的暗能纹路越来越淡,自然能量的光芒越来越亮。当最后一道暗能被剥离时,云曦猛地加大自然之力的输出,水晶爆发出耀眼的光芒,将整个碎星带照亮,暗能气息彻底消散。

八、残骸秘辛:暗影文明的遗留阴谋

净化任务完成后,队员们对暗影战舰残骸进行了全面勘察,在舰长室的废墟中,找到了一块未被完全腐蚀的信息晶体。晶灵族的技术人员将晶体接入设备,经过艰难的修复,提取出了其中的部分数据。

数据显示,这艘战舰是暗影文明覆灭前派出的“能源掠夺舰”,任务是寻找宇宙中的高能量载体,将其改造为暗能储备装置,为暗影文明的后续反扑做准备。这块巨型灵能水晶是他们在云泽星附近的小行星带发现的,尚未完成改造,暗影文明就已被同盟摧毁,战舰在逃亡过程中遭遇陨石撞击,坠毁在碎星带,水晶也因此被遗弃。

更令人震惊的是,数据中还记录了暗影文明的一个隐秘计划——他们在宇宙中多个星域都部署了类似的“暗能储备点”,利用各地的天然能源载体进行改造,一旦时机成熟,这些储备点将同时激活,释放大量暗能,污染宇宙空间,同时唤醒隐藏在各处的暗影残兵,发起全面反扑。

“看来暗影文明的威胁并没有完全消除,他们的遗留阴谋还在潜伏。”米凡看着提取出的数据,脸色凝重,“必须立刻调整拓荒计划,在探索未知星域的同时,增加‘暗能隐患排查’任务,组建专门的‘清理小队’,对已知星域和新探索区域进行全面排查,彻底清除暗影文明的遗留威胁。”

理事会成员一致同意,拓荒舰队的任务重心随之调整。原本的十支拓荒舰队拆分重组,五支继续负责未知星域探索和文明吸纳,另外五支则转型为“隐患排查舰队”,配备专业的暗能检测设备和净化工具,对宇宙中的废弃星域、碎星带、星云深处等隐蔽区域进行地毯式排查。

术也在不断升级。地球的人工智能系统与星鱼族的感知技术结合,研发出“暗能隐患智能识别系统”,能快速分析星域数据,锁定潜在隐患区域,让排查效率提升了三倍;晶灵族和云栖族联合优化了净化技术,研发出“本源-自然双效净化剂”,能更快速、彻底地剥离能源载体中的暗能污染;绿藤族则培育出了“噬暗孢子”,可通过星际风传播,对大范围的轻度暗能污染进行净化,无需人工干预。

密统帝国:星路拓荒

九、排查行动:宇宙角落的隐患清除

排查行动在全宇宙范围内展开,排查舰队的足迹遍布同盟掌控的每一片星域,甚至延伸到了曾经的暗影象限边缘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陆续发现了多处暗影文明的遗留隐患:在一片废弃的行星矿区,找到了三个隐藏的暗能实验室,里面存放着大量未完成的暗能武器,实验台上还残留着被暗能腐蚀的生物样本,散发着刺鼻的异味;在星云深处,发现了一艘处于休眠状态的暗影侦查舰,舰体被厚重的星云尘埃包裹,舰内的能源核心仍在缓慢运转,残留着部分未被销毁的情报数据;在一颗早已失去生命迹象的死亡星球地下,找到了一个小型暗能储备点,储备点内的能量晶体虽已过半失效,但剩余的暗能仍在缓慢渗透,污染着周边的土壤和岩层。

每发现一处隐患,排查舰队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精准的处理方案:对于暗能实验室和储备点,先由星鱼族感知者锁定暗能核心位置,再由净化小队携带“本源-自然双效净化剂”深入内部,剥离能量载体中的暗能污染,待净化完成后,用星岩-合金共振炮彻底摧毁设施,避免残留隐患;对于休眠的暗影战舰,技术人员会先远程破解其能源系统,强制切断休眠程序,再派遣突击队登舰提取情报数据,确认无遗漏后,集中火力将战舰摧毁,确保其无法被重新激活;对于已经被轻度污染的区域,则投放大量绿藤族培育的“噬暗孢子”,这种孢子可通过星际风自由传播,主动吸附空气中的暗能粒子,待吸收饱和后自动分解,无需人工干预,能高效完成大范围的轻度污染净化。

排查行动持续了整整一年,期间各舰队克服了星云干扰、碎星撞击、暗能辐射等诸多困难,甚至有两艘侦查舰在排查过程中因遭遇暗能爆炸而损毁,三名船员牺牲。但所有付出都换来了丰硕的成果:同盟共清除暗影文明遗留隐患47处,彻底销毁暗能武器生产线3条、休眠战舰12艘、未完成的暗能储备装置17个,净化被轻度污染的星域11片,将暗影文明卷土重来的风险降到了最低。当最后一处隐患被清除的消息传回同盟总部时,水晶城邦的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,各文明的代表齐聚一堂,共同纪念这场跨越宇宙的“大扫除”,也缅怀那些为隐患排查牺牲的战士。

十、新盟助力:小众文明的独特贡献

隐患排查行动的顺利完成,除了核心文明的主力输出,新晋加盟的小众文明也展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价值,用各自的独特能力为同盟贡献着力量。擅长引力操控的星絮文明,在碎星带排查时发挥了关键作用——他们能通过精准操控引力场,将密集的碎星碎片暂时推开,为排查舰队开辟安全的航行通道,同时利用引力波探测,穿透厚重的星云尘埃,精准定位隐藏在碎片深处的暗能装置,让排查效率提升了近一倍。

精通晶体能源存储的彩晶文明,则为净化小队提供了特制的“暗能收纳晶”。这种晶体经过特殊培育,能在短时间内吸附大量游离暗能,并将其封印在内部,避免净化过程中暗能溢出扩散。在处理暗能实验室的高浓度暗能废料时,暗能收纳晶发挥了奇效,原本需要耗费大量本源能量才能中和的暗能废料,只需将收纳晶放入其中,便能快速完成收纳封印,极大降低了净化小队的能量消耗和安全风险。

掌握地下矿脉勘探技术的岩穴文明,更是成为了行星内部隐患排查的“主力军”。他们的感知者能通过触碰岩层,感知到地下数千米深处的能量波动,哪怕是被深埋在矿脉中的小型暗能装置,也能精准定位。在死亡星球的暗能储备点排查中,正是岩穴文明的感知者率先发现了储备点下方隐藏的暗能输送管线,避免了排查小队因遗漏管线而导致的暗能残留,确保了净化的彻底性。

这些小众文明的贡献,让同盟深刻意识到“文明无强弱,协作即力量”的真谛。宇宙共生理事会专门出台了《小众文明扶持计划》,为新晋加盟的弱小文明提供科技援助、能源支持和军事保护,同时建立了“文明特长数据库”,将每个文明的独特能力分类记录,以便在后续的任务中精准调配力量。星絮文明获得了晶灵族的本源能量水晶技术,进一步提升了引力操控的稳定性;彩晶文明与地球合作,优化了晶体的量产工艺,让暗能收纳晶得以大规模装备;岩穴文明则得到了岩晶族的星岩勘探设备,拓展了地下探测的深度和范围。各文明在互助共赢中共同成长,同盟的凝聚力也愈发牢固。

十一、星路延伸:拓荒计划的全新阶段

随着隐患排查任务的结束,星路拓荒计划进入了全新的阶段。宇宙共生理事会经过商议,将拓荒范围从迷雾星海拓展到了更遥远的“螺旋臂星域”,这里距离同盟核心区域超过百万光年,星图空白区域占比达70%,不仅可能存在更多宜居星球和清洁能源,还极有可能接触到未被宇宙主流文明发现的“原生文明”,是宇宙探索的一片处女地。

为了适应更远距离的拓荒需求,同盟对拓荒舰队进行了全面升级:地球的工程师们研发出了“恒星引力加速引擎”,借助沿途恒星的引力场进行加速,让舰队的航行速度提升了两倍,大大缩短了跨星域航行的时间;晶灵族和星桥文明合作,在拓荒路线上建立了多个“空间折叠驿站”,舰队只需抵达驿站,就能通过空间折叠技术瞬间跨越数十光年的距离,解决了远距离航行的能源消耗和船员续航问题;绿藤族则在舰队中配备了“生态循环舱”,舱内培育着各类可食用植物和微生物,能实现食物、水和空气的自给自足,让长时间的星际航行不再依赖补给舰。

升级后的拓荒舰队分为三个梯队:第一梯队由速度最快的光晶战舰组成,负责开路侦查,绘制初步星图,排查航行路线上的危险;第二梯队为核心拓荒力量,搭载着外交、科研、生态等多领域团队,负责宜居星球勘探、能源探测和文明接触;第三梯队则是后勤保障舰队,携带大量的生态堡垒种子、净化设备和补给物资,为前两梯队提供全方位支持。米凡虽然不再亲自带队,但始终关注着拓荒进展,通过远程通讯为舰队提供指导,他强调:“新阶段的拓荒,不仅要追求资源和疆域的拓展,更要注重与原生文明的平等交流,尊重他们的发展轨迹,绝不能以强者姿态进行干预。”

十二、原生文明:与世隔绝的丛林族群

第一拓荒舰队在螺旋臂星域航行三个月后,终于有了重大发现。星鱼族的感知者浪汐在一片密集的丛林星域中,捕捉到了微弱的智慧生命能量波动:“前方五万光年处,有一颗被巨型丛林覆盖的星球,能量波动显示,星球上存在一个原生文明,他们的能量体系较为原始,似乎尚未掌握星际航行技术。”

舰队按照米凡的嘱托,并未直接靠近星球,而是在星域边缘停泊,释放了多架隐形侦查无人机,对这颗被命名为“丛林星”的星球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隐蔽观测。观测数据显示,丛林星的地表90%被巨型植物覆盖,这些植物最高可达千米,枝干交错,形成了多层立体的丛林生态系统;星球上的原生文明自称为“绿鬃族”,他们身形健壮,体表覆盖着绿色的毛发,擅长攀爬和丛林潜伏,以狩猎和采集丛林果实为生,社会结构为部落制,每个部落由酋长统领,部落之间偶有纷争,但无大规模战争。

绿鬃族的科技水平极为落后,尚未发明金属工具,日常使用的武器多为打磨后的石器和木质长矛,唯一的特殊能力是能与丛林中的植物建立简单的感应,通过植物的异动感知危险。他们从未接触过外界文明,对星球之外的宇宙毫无概念,当侦查无人机低空掠过丛林时,绿鬃族的族人会惊恐地躲进树洞,将其视为“天空中的怪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