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网游竞技 > 密统帝国 > 第191章 维和母船的星途破晓——都凡博士的使命与攻坚

第191章 维和母船的星途破晓——都凡博士的使命与攻坚(2 / 2)

“温度正常,压力正常,辐射值为零!”阿洛盯着辐射监测仪,兴奋地喊道。

都凡博士的眉头逐渐舒展,他看着屏幕上稳定的参数,点了点头:“很好,现在模拟暗季环境,切断太阳能供应,让核能系统单独运行。”

工作人员立刻操作仪器,模拟出暗季的弱光环境,太阳能的输出值瞬间下降到零。

而此时,聚变反应堆的能量输出值已经达到了母船的需求,屏幕上的各项设备参数都保持稳定,没有出现任何异常。

“再模拟紧急情况,增加防御系统的能源需求!”都凡博士继续下达指令。

防御系统的能源需求瞬间增加了50%,但聚变反应堆的能量输出值也随之上升,很快就满足了需求,没有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。

“测试成功!”李建国激动地喊道,实验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

都凡博士看着欢呼的团队成员,心里充满了自豪——能源系统这个最大的难题,终于被攻克了。

他拿起对讲机,对着整个基地说道:“各位同仁,能源系统测试成功!从今天起,维和母船的建造进入新阶段,我们离目标又近了一步!”

对讲机里传来了各个车间的欢呼声,那声音里充满了喜悦和干劲,回荡在整个天工峡谷里。

当天晚上,基地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庆祝仪式,大家聚在食堂里,吃着蓝顿星球特有的营养餐,聊着接下来的工作计划。

阿洛拿着一杯果汁,走到都凡博士身边,笑着说:“博士,我们下一步是不是该攻克水循环系统了?我已经有一些想法了!”

都凡博士笑着点点头,接过果汁:“好啊,明天我们就开会讨论水循环系统的方案,我相信,只要我们一起努力,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。”

月光透过食堂的窗户,洒在大家的脸上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笑容——他们知道,维和母船的星途,正在变得越来越明亮。

5. 水循环突破:三级净化的生命保障

能源系统的成功,让团队的信心更加充足,接下来,他们面临的下一个难题,是水循环系统。

维和母船需要长期驻守在艾买尔星球,船上有500名维和军,每天的生活用水、医疗用水、设备冷却用水都需要大量水资源。

但艾买尔星球的水资源匮乏,而且大部分水资源都被刘柳的军队控制,维和母船无法从星球上获取足够的水,所以必须设计一套高效的水循环系统,将废水净化后再利用,实现“水资源自给自足”。

“博士,水循环系统的核心是‘净化’,我们需要确保净化后的水,不仅能满足生活用水需求,还能达到医疗用水的标准。”负责水循环系统设计的蓝顿科学家莉莉,拿着一份初步方案,向都凡博士汇报。

都凡博士坐在会议桌的主位上,身边坐着李建国、阿洛等核心成员,他看着方案上的“三级净化”设计,点了点头:“第一级过滤,去除废水中的杂质;第二级净化,去除有害物质;第三级消毒,杀死细菌和病毒——这个思路是对的,但具体的技术细节,还需要进一步优化。”

莉莉点点头,继续说道:“第一级过滤,我们计划用‘多层纤维滤膜’,这种滤膜的孔径只有0.1微米,能过滤掉废水中的泥沙、毛发、纤维等杂质,但问题是,滤膜容易堵塞,需要频繁更换,会增加维护成本。”

“我们可以在滤膜前面加一个‘预处理装置’,”李建国突然开口,他拿出一张设计图,放在会议桌上,“这个装置里装有‘离心分离器’,能先将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分离出来,再让废水进入滤膜过滤,这样就能减少滤膜的堵塞,延长使用寿命。”

莉莉眼前一亮:“这个想法好!离心分离器的技术成熟,成本也不高,我们可以立刻加入方案里。”

都凡博士看着设计图,满意地说:“很好,预处理装置解决了滤膜堵塞的问题,那第二级净化呢?废水中的有害物质,比如重金属、化学药剂,怎么去除?”

莉莉拿出另一份测试报告,说道:“我们测试了三种净化技术:第一种是‘活性炭吸附’,优点是成本低,缺点是吸附能力有限,无法去除所有重金属;第二种是‘反渗透膜’,优点是能去除99%的有害物质,缺点是能耗高,而且容易被杂质堵塞;第三种是‘离子交换树脂’,优点是能针对性去除重金属,缺点是需要定期再生,维护复杂。”

阿洛看着报告,思考了一会儿,说道:“我们可以将反渗透膜和离子交换树脂结合起来,先用反渗透膜去除大部分有害物质,再用离子交换树脂针对性去除残留的重金属,这样既能保证净化效果,又能减少能耗。”

都凡博士点点头:“这个组合方案不错,那能耗的问题怎么解决?反渗透膜需要高压泵提供动力,能耗很高。”

李建国笑着说:“我们可以用太阳能驱动高压泵,白天的时候,用太阳能给高压泵供电,晚上的时候,用核能系统供电,这样就能减少能耗,而且符合我们‘主副能源结合’的思路。”

大家都赞同这个想法,会议的氛围越来越热烈,第三级消毒的问题也很快得到了解决。

“第三级消毒,我们计划用‘紫外线消毒’和‘等离子消毒’结合的方式,”莉莉说道,“紫外线消毒能杀死大部分细菌和病毒,但对某些顽固病毒效果不好;等离子消毒能杀死所有微生物,但能耗较高。所以我们先用紫外线消毒,再用低功率的等离子消毒,既能保证消毒效果,又能降低能耗。”

都凡博士看着完善后的水循环系统方案,脸上露出了笑容:“很好,三级净化的方案已经很完善了,现在就开始制作原型机,进行实地测试。”

接下来的一周里,莉莉的团队和李建国的团队一起,制作了水循环系统的原型机,原型机的体积和维和母船实际需要的系统一样,能处理每天500人的废水用量。

测试当天,都凡博士亲自来到水循环实验室,看着工作人员将各种废水——包括生活污水、医疗废水、设备冷却废水——倒入原型机的进水口。

原型机启动,屏幕上显示着各个阶段的处理情况:

第一级预处理装置启动,离心分离器快速旋转,将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分离出来,收集在一个密封的容器里;然后废水进入多层纤维滤膜,滤膜将细小的杂质过滤掉,此时的废水已经变得清澈透明。

第二级净化装置启动,高压泵在太阳能的驱动下开始工作,将废水压入反渗透膜,膜上的微小孔径将大部分有害物质阻挡在外;接着,废水进入离子交换树脂柱,树脂将残留的重金属吸附,此时的废水已经达到了生活用水的标准。

第三级消毒装置启动,紫外线灯亮起,废水在紫外线的照射下,大部分细菌和病毒被杀死;然后废水进入等离子消毒舱,低功率的等离子体将残留的顽固病毒彻底消灭,此时的废水已经达到了医疗用水的标准。

工作人员从原型机的出水口接了一杯水,用检测仪器进行测试,屏幕上显示:“水质达标,无杂质、无有害物质、无微生物,符合医疗用水标准。”

“成功了!”莉莉激动地跳了起来,实验室里的所有人都欢呼起来。

都凡博士走上前,拿起那杯水,仔细看了看,又闻了闻,然后递给身边的康大大——他今天特意邀请康大大来观看测试,让他亲眼看看维和母船的生命保障系统。

康大大接过水杯,双手有些颤抖,他轻轻喝了一口,水很清澈,没有任何异味,和艾买尔星球上浑浊的水完全不同。

“太好了,”康大大激动地说,“有了这样的水循环系统,母船就能长期驻守了,我们的同胞再也不用担心水资源的问题了。”

都凡博士拍了拍康大大的肩膀,语气坚定地说:“不仅是水循环系统,母船的医疗舱、监控室、防御系统都会达到最好的标准,我们会为维和军和艾买尔同胞,打造一个安全、可靠的‘移动家园’。”

康大大用力点头,眼睛里满是感激——他知道,自己和同胞们的希望,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。

测试结束后,都凡博士给米凡发了一段水循环系统测试的视频,很快,米凡回复了消息:“康大大给我发了他喝水的照片,他说,这是他喝过最甜的水。”

都凡博士看着消息,忍不住笑了——他知道,维和母船的建造,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

6. 母船配置:舒适与安全的双重保障

水循环系统测试成功后,维和母船的建造进入了“内部配置”阶段——除了能源和水循环这两个核心系统,母船的舱室、医疗舱、监控室、防御系统也需要精心设计,确保维和军在船上能舒适生活,同时能有效执行守护任务。

都凡博士将内部配置的任务分成了四个小组:舱室设计组、医疗舱设计组、监控室设计组、防御系统设计组,每个小组由地球工程师和蓝顿科学家共同负责,确保设计既符合星际标准,又能适应艾买尔星球的环境。

首先是舱室设计组,他们负责设计维和母船的10个居住舱,每个舱室要住50名维和军,而且维和军大多是“双体人”——这是星际联盟中一种特殊的人种,他们有两个身体躯干,共用一个头部,体型比普通人类宽1.5倍,所以家具必须按照双体人的体型定制。

“博士,我们已经设计了居住舱的布局图,您看一下。”舱室设计组的负责人,地球工程师张雨晴,拿着一张全息布局图,向都凡博士汇报。

布局图上,每个居住舱被分成了50个独立的“居住单元”,每个单元的面积约15平方米,里面有休息区、工作区、储物区和独立的卫生间。

“休息区我们设计了一张‘双体床’,床的宽度是2.5米,长度是2米,床垫采用了‘记忆凝胶材质’,能根据双体人的体型自动调整,保证舒适;床的两侧各有一个床头柜,上面有智能终端,能控制房间的灯光、温度、通风。”张雨晴指着布局图上的休息区,详细介绍着。

都凡博士点点头,问道:“工作区呢?维和军需要在舱室里处理任务报告、进行训练,工作区的设计要兼顾实用性和舒适性。”

张雨晴笑着说:“工作区我们设计了一张‘可调节工作台’,工作台的宽度是1.8米,高度可以根据双体人的身高调整,桌子上有全息投影设备,能连接母船的中央系统,方便维和军查看任务信息、进行模拟训练;工作台旁边有一把‘双体椅’,椅子的靠背和扶手能贴合双体人的身体曲线,长时间坐着也不会累。”

“储物区我们设计了‘嵌入式储物柜’,节省空间,而且储物柜有智能分类功能,能自动识别物品类型,方便维和军存放和寻找;卫生间里有‘双体专用淋浴间’和‘智能马桶’,淋浴间的喷头能调节水流方向,适应双体人的身体结构,智能马桶有清洁和健康监测功能,能实时监测维和军的身体状况。”张雨晴继续介绍道。

都凡博士看着布局图,满意地说:“布局很合理,家具的定制也考虑到了双体人的需求,接下来要制作样品,让双体人维和军测试一下,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。”

很快,舱室设计组制作了一个样板居住单元,邀请了10名双体人维和军进行测试。

测试结束后,维和军们给出了反馈:“双体床很舒适,工作台的高度也合适,但储物柜的空间有点小,我们的训练装备比较大,放不下;而且卫生间的淋浴间有点窄,两个人同时使用会有点挤。”

张雨晴的团队立刻根据反馈修改设计:将储物柜的空间扩大20%,增加了一个“折叠式储物架”,专门用来存放训练装备;将淋浴间的宽度增加0.5米,确保两个人能同时使用。

修改后的样板单元,再次经过测试,得到了维和军们的一致认可。

接下来是医疗舱的设计,医疗舱是维和母船的“生命防线”,需要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,能治疗各种外伤、疾病,还需要有隔离区,防止传染病的传播。

“博士,医疗舱的设计我们分为三个区域:诊断区、治疗区、隔离区。”医疗舱设计组的负责人,地球医生陈曦,拿着设计图说道。

“诊断区配备了‘量子全身扫描仪’,能在30秒内完成对人体的全面扫描,检测出各种疾病,包括早期癌症、隐藏外伤;还有‘基因检测仪’,能分析维和军的基因信息,提前预警遗传疾病。”陈曦指着设计图上的诊断区,详细介绍着。

“治疗区配备了‘纳米机器人治疗舱’,纳米机器人能进入人体,修复受损的细胞和组织,治疗外伤、心脏病、中风等疾病;还有‘激光手术仪’,能进行微创手术,创伤小、恢复快;另外,我们还设计了一个‘康复区’,配备了‘智能康复设备’,能帮助受伤的维和军快速恢复体能。”

都凡博士点点头,问道:“隔离区呢?怎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?”

陈曦拿出一份隔离区的详细方案:“隔离区采用‘负压设计’,内部的气压比外部低,空气只能从外部进入隔离区,不会从隔离区泄漏到外部;隔离区的空气经过‘高效空气过滤器’和‘等离子消毒’后,才能排出;而且每个隔离病房都有独立的医疗设备和通风系统,避免交叉感染。”

“另外,我们还设计了‘远程治疗系统’,如果隔离区的患者病情复杂,医生可以在隔离区外,通过全息投影远程诊断和操作医疗设备,减少医生感染的风险。”陈曦补充道。

都凡博士对医疗舱的设计很满意,他说道:“医疗舱的设备要尽快采购和安装,确保在母船建造完成后,能立刻投入使用。”

监控室和防御系统的设计也在同步进行:

监控室设计组配备了“全景全息监控系统”,能实时监控艾买尔星球的每一个角落,监控范围覆盖整个星球,延迟不超过0.1秒;系统还能智能分析监控画面,一旦发现刘柳的军队欺压同胞、或者出现自然灾害,会立刻发出警报,并自动锁定目标位置。

防御系统设计组则设计了“双重防御”——外壳采用“蓝晶合金”,这种合金是蓝顿星球特有的材料,硬度是普通钛合金的5倍,能抵御核武器的攻击;内部配备了“能量护盾系统”,护盾的强度可以根据攻击强度自动调整,启动时间不超过0.5秒,能在母船受到攻击时,形成一道透明的保护屏障。

“能量护盾的能源来自核能系统,”防御系统设计组的负责人,地球工程师王浩说道,“我们还设计了‘护盾应急系统’,如果核能系统出现故障,太阳能系统能立刻为护盾供电,确保护盾不会中断。”

都凡博士看着各个小组的设计方案,心里充满了自豪——维和母船的每一个部分,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和心血,这艘船,不仅是一艘飞船,更是一个安全、舒适、可靠的“移动堡垒”。

他站在指挥台,看着全息投影里逐渐成型的维和母船模型,轻声说道:“快了,很快就能完成了,艾买尔的同胞们,再等等我们。”

7. 信念与期待:星途下的和平约定

随着舱室、医疗舱、监控室、防御系统的设计方案陆续确定,维和母船的建造进入了最后的组装阶段。

天工峡谷的造船基地里,气氛变得更加紧张而热烈,所有工作人员都在加班加点,机械臂不停地挥舞,将巨大的船体部件精准对接,工程师们穿梭在各个工位之间,检查着每一个接口、每一根线路。

都凡博士每天的工作时间更长了,他早上六点就来到基地,晚上十二点才离开,有时候甚至会在指挥台旁的休息室过夜——他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差错,每一个部件都安装到位。

这天早上,都凡博士像往常一样,来到母船的内部,检查居住舱的安装情况。

居住舱里,工人们正在安装双体床和工作台,张雨晴拿着设计图,在旁边指导着:“床的位置要再往左移10厘米,确保和工作台的距离合适;工作台的高度要调整到1.2米,符合双体人的平均身高。”

都凡博士走上前,用智能尺子测量了床和工作台的距离,又检查了工作台的高度,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,满意地点了点头:“很好,安装得很标准,继续保持。”

他又来到医疗舱,陈曦正在调试量子全身扫描仪,扫描仪的全息屏幕上显示着一个虚拟人体模型,各种数据在屏幕上快速刷新。

“博士,扫描仪的精度已经达到了0.01毫米,能检测出最小的细胞损伤。”陈曦兴奋地说道,一边操作着仪器,一边给都凡博士展示,“您看,这个虚拟模型上的红色光点,就是模拟的细胞损伤,扫描仪能准确识别出来,并给出治疗建议。”

都凡博士看着屏幕上的虚拟模型,说道:“很好,医疗设备是维和军的生命保障,一定要确保精度和稳定性,明天再进行一次全面测试,确保没有任何问题。”

接着,都凡博士又来到监控室和防御系统的安装现场,每一个设备的安装、每一根线路的连接,他都仔细检查,确保符合设计标准。

中午的时候,米凡和康大大来到了基地,他们乘坐穿梭机,直接降落在母船的停机坪上。

“都凡博士,母船的进度怎么样了?”米凡走下穿梭机,看着眼前巨大的母船船体,忍不住赞叹道,“比我想象的还要壮观。”

都凡博士笑着迎上去:“已经完成了80%的组装,居住舱、医疗舱、监控室的设备已经安装了一半,预计再过一个月,就能全部完成,进行试航。”

康大大快步走到母船的外壳旁,伸出手,轻轻抚摸着冰冷的蓝晶合金外壳,眼神里满是憧憬:“这就是我们的希望之船,有了它,我们的同胞就能得救了。”

都凡博士点点头,带着米凡和康大大走进母船内部,参观已经安装好的居住舱样板间。

“这个居住单元是按照双体人的体型设计的,床、工作台、储物柜都是定制的,很舒适。”都凡博士指着样板间里的家具,向米凡和康大大介绍道。

康大大走进居住单元,坐在双体椅上,感受着椅子贴合身体的舒适感,又躺在双体床上,忍不住说道:“太舒适了,维和军们住在这样的舱室里,一定能很好地休息,更好地执行任务。”

米凡看着样板间里的智能终端,说道:“这个智能终端能连接母船的中央系统,方便维和军查看任务信息、联系指挥中心,设计得很贴心。”

接着,他们又参观了正在安装的医疗舱和监控室,米凡对医疗舱的纳米机器人治疗舱很感兴趣:“这个设备能治疗各种外伤和疾病,大大提高了维和军的生存能力,很好。”

康大大则对监控室的全景全息监控系统很关注,他看着屏幕上艾买尔星球的模拟画面,说道:“有了这个系统,就能实时看到艾买尔星球的情况,一旦同胞们遇到危险,维和军就能立刻出发救援。”

参观结束后,米凡、都凡博士、康大大坐在母船的指挥舱里,看着窗外的造船基地,聊起了未来的计划。

“母船试航成功后,我们会先进行一次模拟任务,测试所有系统的运行情况,确保没有问题。”都凡博士说道,“然后,我们会组建一支500人的维和军,乘坐母船前往艾买尔星球。”

米凡点点头,补充道:“维和军的选拔已经开始了,都是经验丰富、责任心强的战士,他们已经开始接受针对艾买尔星球环境的训练,确保能快速适应那里的情况。”

康大大激动地说:“我愿意带领维和军前往艾买尔星球,我熟悉那里的地形和情况,能帮助维和军更好地执行任务。”

米凡看着康大大,认真地说:“好,那你就担任维和军的向导,和我们一起前往艾买尔星球,见证那里的和平。”

夕阳西下,金色的阳光透过指挥舱的舷窗,洒在三个人的身上,温暖而明亮。

都凡博士看着窗外逐渐亮起的基地灯光,轻声说道:“等母船造好,我们就出发,让艾买尔星球的同胞们,也能看到这样明亮的灯光,也能过上安稳的生活。”

米凡和康大大都点了点头,眼神里满是坚定——他们知道,虽然还有一个月的时间,但这一个月里,他们会继续努力,克服所有困难,让维和母船尽快起航。

晚上,都凡博士回到办公室,打开私人终端,看着屏幕上艾买尔星球的照片,又看了看母船的建造进度表,脸上露出了笑容。

他拿起笔,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句话:“星途漫漫,初心不改;和平约定,终将实现。”

然后,他关掉私人终端,站起身,走向指挥台——那里还有很多工作等着他,还有很多希望等着他去实现。

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,但造船基地的灯光却越来越亮,像一颗颗闪烁的星星,照亮了维和母船的星途,也照亮了千万人心中的和平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