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 合作(2 / 2)

6、隐形确认:未被监测的安心信号

“还有五分钟抵达皇宫上空,隐形系统一切正常,纳米涂层吸波率维持99.97%,未被蓝顿星球的监测设备发现!”驾驶员的声音再次在舱内响起,他手指仍稳稳搭在操控杆上,额角渗出的细汗被舱内微凉的气流吹干,声音里带着经过千次模拟训练的沉稳,却难掩一丝即将抵达目的地的紧绷。与此同时,都督的信息控制台前蓝光闪烁,他指尖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敲击,调出蓝顿星球雷达的实时波形图——绿色的扫描线规律地在屏幕上移动,所有频段的信号强度都维持在安全阈值内,代表“地鹰”的光点始终被标记为“宇宙尘埃”,没有任何代表“异常目标”的红色警示点闪烁,“报告米凡博士,蓝顿星球的量子雷达与常规雷达系统均正常运行,但未触发任何警报,我们的隐形伪装完全生效。”

米凡轻轻点头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指挥台边缘的防滑纹路,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——他想起出发前在月球基地测试隐形系统时,纳米涂层曾因宇宙射线干扰出现过0.03%的吸波率波动,当时都凡团队熬夜三天才优化完抗干扰算法,此刻这微小的数字却成了决定成败的关键。隐形系统是这次“无声抵达”计划的核心,若是被蓝顿星球的监测网提前锁定,即便解释清楚是友好访问,也难免让对方心生戒备,毕竟在宇宙文明的初次接触中,“不请自来”的威慑感往往比武器更易引发冲突,现在看来,所有的准备都没有白费。

他转身看向指挥舱内的成员,所有人都默契地停下了手中的工作,目光齐刷刷地汇聚过来——王平米正快速合上手中的沟通手册,指腹在“皇室礼仪”那一页反复按压,仿佛要将细节刻进脑海;舒美丽摘下挂在脖颈的地质探测仪,再次确认设备处于“静音待机”模式,避免落地时发出嗡鸣;达伦则通过微型通讯器与各小队队长进行最后一次联络,点头示意“全员就绪”;约瑟夫紧了紧领口的语言转换器,屏幕上还停留着蓝顿语的常用问候语。每个人的眼神里都交织着期待与紧张,像是即将踏上战场的战士,却又带着对文明对话的敬畏——他们都清楚,接下来的几分钟,从舱门开启到与蓝顿官员的第一句对话,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这场宇宙共同体合作的走向。

7、最终叮嘱:合作而非威慑的原则

米凡走到指挥舱的中央,脚步轻缓却沉稳,每一步都踩在舱内地板的防滑纹路中央。他抬手示意大家安静,掌心向下轻轻按了按,目光扫过舱内每一位核心成员后,才缓缓开口:“记住,我们是客人,是带着诚意来寻求合作的,不是来展示科技威慑力的。”

他的声音通过量子通讯器传遍“地鹰”的每一个舱室,坚定中透着温和——科研舱里,正调试地质探测仪的特研科员猛地顿住指尖,探头看向头顶的通讯器;整理外星文明手册的成员快速合上本子,指尖还夹着未记完笔记的荧光笔;休息舱内,原本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的人瞬间坐直,下意识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环境适应服领口,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聚焦在这穿透舱壁的声音里。

米凡向前半步,身后的全息投影屏上,蓝顿星球皇宫的三维模型仍在缓慢旋转,他指着模型中那圈流动的能量护盾继续说:“蓝顿星球在这片星域繁衍了数千年,他们有自己的文明脉络与骄傲。我们不能用人类的发展标尺去丈量他们,更不能试图用科技优势控制他们的选择。”他顿了顿,伸出三根手指逐一对应,“这次会面,我们要做的是三件事:倾听他们的需求,理解他们的顾虑,沟通我们的诚意。让他们相信,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个霸权组织,而是开放、平等的文明联盟,加入我们,蓝顿星球能获得星际航道的共享权,能共享地球的医疗技术,这是一场双向共赢的合作。”

8、王平米的承诺:把握分寸的信心

王平米上前一步,身体微微前倾,声音压得沉稳而清晰:“米凡博士,您放心,我们都明白分寸,绝不会让蓝顿星球的人感受到半分压迫感。”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战术腰带——那里别着用于应急联络的微型通讯器,这是他多年星际外交养成的习惯,越是关键场合越会不自觉地触碰熟悉的物品来稳定心神。

他从内侧口袋里掏出一份深蓝色封皮的“沟通手册”,封面上用银线绣着蓝顿星球的“光羽鸟”徽章,手册边缘微微卷起,显然是被反复翻阅过的痕迹。“这里面详细记录了蓝顿星球的礼仪规范,除了您知道的‘不直视皇室眼睛’‘保持三米交谈距离’,还有更细致的细节——比如与皇室成员对话时要双手交叠放于腹前,回答问题时语速需控制在每分钟120字以内,避免使用‘命令式’词汇,就连鞠躬角度都明确标注了‘15度为宜’,既表达尊重又不会显得谦卑过头。”他翻开手册内页,只见密密麻麻的文字旁还贴着彩色便签,标注着不同场景的注意事项。

“我已经把电子版手册同步到所有成员的通讯器里,还组织了三次全场景模拟演练。”王平米抬手指了指指挥舱角落的全息投影区,那里还残留着演练时的场景数据,“第一次模拟‘皇宫正殿拜见皇帝’,我们特意安排人扮演拉拉木皇帝和皇室官员,还原了殿内的布局和礼仪流程;第二次模拟‘突发礼仪失误应对’,比如不小心直视了官员眼睛该如何自然化解;第三次则是‘跨文明话题交流’,预设了对方可能询问的地球科技、文化等问题,确保每个人都能做到答得准确、说得得体。”他顿了顿,从另一个口袋里拿出一个超薄的全息存储盘,“这是准备好的人类文明简介,采用图文动态呈现,没有任何科技威慑内容,重点介绍了我们的农业革命、医疗进步和文化多样性——比如展示中国的剪纸艺术、非洲的木雕、欧洲的古典音乐,还有火星殖民地的生态农业系统,就是想让蓝顿星球看到一个全面、温和且充满活力的人类文明。”

9、达伦的保障:秩序与安全的承诺

达伦也上前一步,掌心展开全息投影面板,将早已制定好的《地面行动安全预案》投射在指挥舱中央:“所有特研科员都已做好三级准备,待会儿会严格按照‘专业集群+梯队跟进’模式保持队列,绝不擅自行动。”

他指尖滑动面板,调出详细的列队示意图——723名成员按地质勘探、生物研究、能源技术等28个专业领域,划分为28个小队,每队设1名队长(由具备5年以上星际任务经验的资深科员担任)和2名副队长,队长臂章上有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识,对应皇宫广场的28个预设集结点。“队员与队长间距1.5米,小队间距3米,从‘地鹰’后舱的三个出口分批次驶出,整个过程控制在8分钟内完成,既不会拖沓影响接待流程,也能避免人员拥挤。”

“我们为每个小队配备了‘双模应急通讯器’,”达伦点击面板上的通讯器图标,展示其功能参数,“这种通讯器有量子加密和声波传输两种模式,量子模式用于与指挥舱实时联络,抗干扰范围覆盖整个拜东地区;声波模式则是近距离应急通讯,即使遭遇能量矿脉干扰也能正常使用。队长还持有‘紧急制动手环’,一旦出现突发情况,按下手环就能触发全队的定位指示灯,确保成员不会走失。”

他顿了顿,补充道:“另外,所有成员的环境适应服都内置了‘安全预警系统’,当检测到有害气体、异常能量波动或与队友间距超过10米时,领口会发出柔和的红光提示。我们还提前对所有成员进行了48小时的封闭培训,模拟了‘突发人群围观’‘设备故障’‘通讯中断’等6种应急场景,确保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在不引发冲突的前提下应对意外。最重要的是,除了苗苗的生物探测仪、舒美丽的地质扫描仪等专业设备,所有人都未携带任何具备攻击性的装置,这点我已经和蓝顿星球的接待官员提前确认过,不会让他们产生任何误解。”

达伦也补充道:“所有特研科员都已做好准备,待会儿会保持有序队列,绝不擅自行动。”

他打开通讯器,调出特研科员的列队方案——723名成员将分为28个小队,每队由一名队长带领,按照专业领域排序,从“地鹰”的出口依次走出,保持两米的间距,不会出现拥挤或混乱的情况。

“我们还准备了‘应急通讯器’,每个小队的队长都有,一旦出现突发情况,能第一时间与指挥舱联系。”达伦说,“另外,所有成员都没有携带任何武器,只有苗苗的生物探测仪、舒美丽的地质探测仪等专业设备,确保不会让蓝顿星球的人产生误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