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 特研中心
米凡的指尖在脉卡边缘摩挲时,特研中心穹顶的冷光灯正将淡蓝色的光晕洒在 xJJS-1 型星际监视器的钛合金外壳上。这台形似扁长梭镖的设备长约 1.2 米,最宽处仅 30 厘米,静静悬浮在实验台中央时,底部的反重力装置会释放出极微弱的气流,吹动米凡垂在身侧的衣角。设备表面镌刻的暗纹呈螺旋状分布,随着四核裂变电池的低鸣微微闪烁 —— 那是 “自主避让障碍物” 功能的能量流痕迹,每一道纹路的曲率都经过 17 次宇宙尘埃撞击模拟测算,甚至精确到暗物质粒子的运动轨迹,确保它在虫洞穿梭时能像游鱼般避开暗物质流的阻拦,连 0.01 微米的偏差都不会出现。
实验室里突然响起细微的嗡鸣声,全息投影在米凡身后展开,呈现出宇宙空间中暗物质流的模拟形态。那些紫色的流体在虚拟星空中翻涌,米凡指着投影说道:“各位请看,当 xJJS-1 穿越暗物质流时,设备表面的暗纹会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暗物质粒子轨迹,以纳秒级的速度调整能量流的方向。这就好比我们在湍急的河流中划船,暗纹就是船桨,能精准地引导设备避开每一处暗物质漩涡。” 话音刚落,投影中模拟的设备灵巧地穿过暗物质流,毫发无损。
“诸位注意看它的‘隐形覆膜’。” 米凡的声音透过悬浮在半空的声波扩音器传开,带着一丝金属般的质感,扩音器周围的空气因声波振动泛起细小的涟漪。他抬手按下脉卡上的银灰色按钮,指腹触到按钮时,能清晰感受到内部芯片传来的轻微震动。下一秒,xJJS-1 的外壳突然泛起细密的鳞片状微光,微光的颜色会随观察角度变化,从银白渐变为淡蓝,再到近乎透明的浅紫。“这不是简单的光学折射,而是通过改变表层分子的量子振动频率,让设备在三维空间中形成‘视觉盲区’—— 就像把一滴水融入大海,除非直接触碰,否则即便是蓝顿星最先进的雷达,也只会将它判定为宇宙背景辐射的一部分。” 他边说边抬手穿过设备的光影,指尖没有触碰到任何实体,只有一丝冰凉的能量感留在皮肤表面。
这时,实验室的一侧突然亮起警示灯,警报声随之响起。米凡神色镇定,解释道:“这是我们模拟的敌方雷达扫描,看看 xJJS-1 的反应。” 只见设备的隐形覆膜快速闪烁,频率越来越高,在全息投影中,敌方雷达的扫描波纹穿过设备,却没有任何异常显示。“各位,这就是隐形覆膜的厉害之处,它能实时分析敌方扫描频率,并调整自身量子振动频率,做到真正的隐形。” 随着米凡的讲解,警报声停止,警示灯熄灭。
727 名特研科员的呼吸声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,有人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记录板,笔尖在纸上划出细微的 “沙沙” 声。都凡站在米凡身侧,目光落在监视器尾部的四核裂变电池上 —— 那四块拳头大小的深蓝色晶体被透明的能量罩包裹,晶体内部有无数细小的光点在缓慢流动,正以每分钟 3 次的频率缓慢脉冲,仿佛沉睡的心脏在规律跳动。“电池寿命最短一亿年,” 都凡补充道,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腰间的战术腰带,腰带扣上的金属徽章因碰撞发出 “叮” 的轻响,“但博士特意在电池芯里加入了‘域能感应装置’,装置的灵敏度达到 0.001 域能单位,一旦进入地球域能区,电池会自动记录基因密码的裂变数据,甚至能捕捉到细胞层面的能量波动 —— 这才是这次测试的核心目的。”
都凡的食指在操作台边缘轻轻点动,空气里骤然泛起一阵涟漪。随着细密的蓝光流转,一个足球大小的全息投影在众人头顶缓缓成型。他伸手拂过投影表面,那些淡蓝色的粒子便如受到指挥的军队,有序地排列成域能感应装置的立体模型。
\"各位请看,这是第三代微型域能捕捉器。\" 都凡的指尖划过模型底部,一块菱形结构顿时被放大数倍,表面密布的纳米级传感器在光影中闪烁,\"这些蜂巢状的感应单元,每个都具备量子纠缠特性。当它进入地球域能区 ——\" 他手腕翻转,投影场景切换成深蓝色的虚拟星空,\"只要有 0.001 赫兹以上的能量波动,这些单元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反应。\"
随着他的解说,模型表面泛起层层金色波纹,仿佛无数微小的星辰在装置表面苏醒。\"看到这些金色光点了吗?这是装置在模拟检测到暗物质能量时的反应。每个光点代表一个细胞级的能量节点,它们产生的波动会被转化为量子编码,通过超空间通道实时传回母舰。\" 都凡突然打了个响指,投影中骤然炸开无数数据流,在空中交织成复杂的立体图谱,\"最终形成的这份能量图谱,精确到可以捕捉到一只蚂蚁挥动触角时引发的能量震颤。\"
米凡微微颔首,转身走向控制台。他的黑色作战靴踩在合金地板上,每一步都发出 “笃” 的轻响,与 xJJS-1 的低鸣形成奇妙的共振,共振的频率恰好与特研中心的防护能量场频率相契合,让周围的空气都泛起微弱的波动。“第一目的地:蓝顿星球,坐标 a-73 星云第 3 行星轨道,着陆点锁定地球人大本营,误差范围控制在 100 米内。” 他低头看着脉卡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,屏幕发出的淡蓝色光芒映在他的脸上,让他眼底的红血丝格外明显 —— 昨夜为了校准设备参数,他只睡了不到两个小时。这时,昨夜梦到的星震频率突然在脑海中闪过,与屏幕上 “隐形飞行速度” 的参数恰好重合,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。“速度设定为 0.8 倍光速,避开蓝顿星的磁暴带,磁暴带的能量峰值预计在抵达时降至安全阈值,预计抵达时间 21 分 47 秒 32 毫秒。” 米凡说完,双手在控制台上快速操作,调出了蓝顿星磁暴带的实时动态图,“目前磁暴带的能量分布正在发生变化,我们需要密切关注,确保 xJJS-1 的安全飞行。” 特研科员们纷纷点头,目光紧盯着屏幕上不断变化的数据和图像。
二、脉卡启动的瞬间
当米凡布满老茧的食指终于颤抖着按下嵌着琥珀色防护罩的 “启动” 键,整个实验室突然陷入一种诡异的凝滞状态。悬浮在顶棚的量子灯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频率明灭,三次强烈的闪光如同宇宙中超新星爆发的微型缩影,将在场所有人的影子切割成无数破碎的几何形状,在墙壁上投下扭曲而狰狞的图案。
伴随着一阵令人牙酸的金属扭曲声,xJJS-1 核心舱开始发出尖锐的蜂鸣。舱体表面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暗纹突然如同活物般开始流动,仿佛无数条发光的液态金属蛇在表面游走。暗纹不断汇聚、重组,最终凝聚成一道直径仅 2 毫米的耀眼白光。这束看似纤细的光束,却蕴含着足以撕裂空间的恐怖能量,在空气中划过的瞬间,留下一道焦黑的轨迹,仿佛被高温灼烧过的伤口。实验台边缘坚固无比的钛合金支架,在能量共振的作用下,表面泛起细密的裂纹,如同干涸的河床。随着一声细微的脆响,金属疲劳产生的碎屑如同星尘般悬浮在半空,在量子灯的照射下闪烁着诡异的光芒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整个设备开始扭曲变形,呈现出克莱因瓶般的诡异形态。空间褶皱发出玻璃碎裂的脆响,仿佛现实世界的膜正在被无形的力量撕裂。米凡的瞳孔骤缩,他清晰地看见设备外壳的分子结构在时空畸变中被短暂解构,化作无数闪烁的金色粒子,在虚空中翩翩起舞,最终消失在虚无之中。原地残留的淡蓝色能量涟漪带着电磁暴特有的噼啪声,涟漪边缘不断跃出微型闪电,如同一群疯狂的精灵,在地面烧出铜钱大小的焦痕。前排戴着护目镜的年轻科员小林,被眼前的景象吓得魂飞魄散,慌乱中碰倒了身后的超低温液氮罐。刹那间,白雾如同汹涌的潮水,瞬间弥漫了半间实验室,带来一股刺骨的寒意。
米凡揉着因能量反噬而刺痛的指尖,战术腕表突然发出尖锐的提示音,弹出全息投影。投影上的数据流疯狂跳动,最终显示设备的时空锚点已成功锁定蓝顿星。就在众人稍稍松了一口气时,都凡却在这时轻叩控制面板。下一刻,纳米级的墙壁材料如流沙般重组,淡绿色的时空显示屏缓缓浮现,空气中也飘来若有若无的臭氧味,那是空间被撕裂时特有的气息。米凡的目光突然被屏幕边缘的涟漪纹路吸引,他的心脏猛地一缩 —— 那些纹路,竟与他左腕的家族图腾惊人相似!这个发现让他不自觉地摩挲起腕间的银质手环,那上面古老的图腾仿佛在这一刻活了过来,与时空显示屏产生了某种神秘的共鸣。
当蓝顿星的三维模型在虚空成型,暗红色陆地间的紫色海洋突然泛起诡异波纹。米凡迅速调出光谱分析图,数据的跳动让他的眉头越皱越紧。那些看似平静的海面下,正涌动着反常的伽马射线,强度远超正常水平,仿佛有一头沉睡的巨兽正在苏醒。就在这时,小林颤抖的声音打破了寂静:“博士... 那些暗红色陆地的轮廓,和导师最后传回的星图碎片完全吻合。” 他举起被汗水浸透的记录板,泛黄的纸张上,模糊的铅笔画虽然已经褪色,但依然能清晰地看出与屏幕上地形的镜像关系。
米凡的思绪瞬间被拉回二十年前,那时他与突安在火星环形山实验室共事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。突安总爱在深夜对着星图喃喃自语:“宇宙不该是囚笼。” 那个充满理想主义的声音,此刻仿佛又在耳边响起。此刻,他的指尖抚过屏幕上 xJJS-1 穿越磁暴带时产生的能量尾迹,那些纠缠的电磁曲线,像极了突安当年在实验日志里反复绘制的复仇图腾。当他下意识地说出 “仇恨会成为燃料” 时,实验室突然陷入诡异的寂静,只有通风系统发出的低鸣,与时空显示屏轻微的电流声交织成诡异的二重奏,仿佛整个空间都在聆听这个充满宿命感的预言。
21 分 47 秒 32 毫秒,xJJS-1 准时突破蓝顿星大气层。实时画面传来的瞬间,米凡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,他注意到画面左下角闪过一抹银灰色 —— 那是某种不属于人类科技的反光,形状像极了突安失踪前秘密研制的 “星蚀” 机甲的轮廓。那一瞬间,米凡的呼吸几乎停滞,心中涌起无数疑问:突安真的还活着?“星蚀” 机甲为何会出现在蓝顿星?这个星球上,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?
三、目瞪口呆的画面
最先出现在屏幕上的,是一片灰蒙蒙的天空。暗红色云层如同沸腾的岩浆,裹挟着硫磺的刺鼻气味在高空翻涌,每当云层碰撞,便会迸发出暗紫色闪电,在天地间织就危险的电网。xJJS-1 的镜头随着电流声缓缓下移,特研科员们屏住呼吸,耳边机械齿轮转动的咔嗒声,仿佛也在为即将揭露的真相倒计时。
蓝顿星地球人大本营的广场上,钢铁洪流般的作战方队令人窒息。每排百人组成的方阵横平竖直,如精密仪器切割出的矩阵,银白色盔甲表面的图腾随着士兵呼吸明暗交替,那是采用蓝顿星特有的生物荧光材料,在呼吸带动下产生的量子共振现象。每个士兵持枪的姿态精准到毫厘,能量枪枪尖的淡红色光晕不仅是能量标识,更暗藏玄机 —— 光晕闪烁的频率与广场地底埋设的量子信标同步,一旦超过五秒未闪烁,整支方队将自动进入备战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