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星纹石壁:文明记忆的唤醒与灼痛
突安皇帝的指尖抵着皇宫冰凉的星纹石壁,指腹轻轻摩挲着凹槽的边缘 —— 那些纹路如同蓝顿星古老的星图,每一道转折都对应着先祖迁徙时记录的星际坐标,甚至能通过指尖的触感分辨出不同星系的标记:三角形代表宜居行星(表面需有稳定液态水与氧气,大气压强需维持在 101.3 千帕左右,昼夜温差不超过 15c,这样的环境才能孕育出类似蓝顿人的碳基生命),圆形代表能源星球(富含氦 - 3 或星尘矿,氦 - 3 储量需达到每立方米 10 克以上才具备开采价值,开采时需使用 “低温分离技术” 避免能量损耗),菱形则代表危险的陨石带(陨石密度超过每立方公里 100 颗,星舰通行时需启动 “能量护盾” 抵御撞击,护盾能量来源于星尘合金的裂变反应)。石壁由 “星纹合金” 镌刻而成,这种特殊合金的炼制堪称蓝顿星文明的巅峰技艺:需在双日交汇的 “星尘时刻”(每年仅出现 7 次,每次持续 15 分钟,错过便需再等一年,且每次星尘粒子的活性强度不同,需提前三个月通过 “星尘探测器” 预判,探测器会发射波长 0.01 纳米的射线,根据反射波强度判断粒子活性,强度超过 800 单位才适合采集),乘特制 “星尘采集舰” 穿梭于大气层边缘 100 公里处 —— 这个高度的星尘粒子密度最高,达每立方厘米 500 个,远超其他高度(如 80 公里处仅 100 个 \/ 立方厘米,50 公里处更是不足 50 个 \/ 立方厘米)。采集舰的 “引力网” 由超细丝星尘合金编织而成,网眼直径仅 0.1 微米,能精准捕捉星尘粒子却不会损伤其结构,采集完成后,粒子会被装入 “真空储存罐”(内部气压低于 10?? 帕斯卡,防止粒子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,导致活性流失,储存罐外壁还镀有 “隔热层”,维持低温环境),再由 “恒温运输舱”(舱内温度维持在 -196c,模拟宇宙真空低温环境,运输过程中需实时监测温度,偏差超过 ±1c就会触发警报)送入 “恒温室熔炉” 熔炼。
熔炼时必须由三位 “星语者” 共同监控,他们需坐在熔炉周围的 “调频座椅” 上 —— 座椅内置 “神经感应芯片”,能实时监测星语者的脑电波频率(正常范围为 8-13 赫兹的阿尔法波,这种波段代表大脑处于放松且专注的状态),若出现频率异常(如降至 4-7 赫兹的 theta 波,代表疲劳或走神),会立即发出 “滴滴” 警报,同时座椅会释放微弱的电流刺激,帮助星语者恢复状态。星语者通过吟唱古老的 “调频歌谣” 调节精神频率,进而将星尘粒子振动频率稳定在 380 赫兹 —— 这是合金激活记忆存储功能的唯一阈值。歌谣的每一个音节都对应着特定的频率波动,如 “星之韵” 对应 378 赫兹,“尘之律” 对应 382 赫兹,“光之吟” 对应 380 赫兹,需三位星语者配合默契,误差不得超过 1 赫兹。曾有一次熔炼因星语者体力不支,导致吟唱频率降至 370 赫兹,整炉 100 公斤星尘粒子瞬间失去活性,变成暗灰色的普通金属块,敲击时发出沉闷的 “咚咚” 声,而非正常星尘合金清脆的 “叮铃声”。那位星语者因此自责终身,此后每天都会到熔炉前静坐 2 个蓝顿时,用指尖轻抚熔炉外壳(外壳温度恒定在 25c,是星语者冥想的最佳温度),口中默念祷词:“星尘之灵,请原谅我的失误,愿蓝顿文明永不凋零。” 历经三千年风雨,石壁仍泛着淡银色光泽,光泽中隐约流动的能量微光,是先祖注入的 “记忆能量” 尚未完全消散的证明 —— 据蓝顿星考古学家在《星尘文明考》中研究,这种记忆能量的衰减周期长达 10 万年,意味着石壁上的文明印记还能传承数千年,成为蓝顿人永不磨灭的精神图腾。每当双日交汇时,微光会变得更加明亮,如同流动的星河,仿佛先祖在回应后代的呼唤,提醒他们铭记历史。
当指尖的温度与石壁达到平衡(约 18c)时,细微的电流顺着指尖蔓延至小臂,形成轻微的麻痒感,如同有无数细小的星尘在皮肤下游走,沿着血管的走向缓缓流动,最终汇聚到心脏位置,带来一阵温暖的悸动。突安的瞳孔微微收缩,瞳孔直径从 3 毫米缩小至 2 毫米 —— 这是蓝顿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生理反应,如同相机镜头调焦,只为更清晰地捕捉记忆画面。记忆能量开始具象化,在他的 “精神视野” 中展开一幅幅动态画面:他 “看见” 文明第一次迁徙时的场景,200 艘星舰组成的迁徙舰队如同银色的河流,在漆黑的宇宙中缓缓前行,舰体表面的 “反光涂层” 能躲避敌方探测;引擎喷出的淡紫色离子焰在沙漠中拖出蜿蜒的能量轨迹,轨迹经过的沙粒瞬间结晶成透明的 “星轨沙”,沙粒内部封存着当时的星图坐标,用 “星尘激活仪”(发出 380 赫兹频率的射线,与星尘合金记忆阈值匹配)照射就能显影,清晰呈现出从母星 “蓝晶源” 到蓝顿星的迁徙路线,路线上还标注着 3 个中途补给站的位置(分别位于 “冰岩星”“风沙星”“绿藻星”,每个补给站都储存着充足的水与能量晶体);又 “看见” 第二次星际战争的惨烈,敌方 “暗影族” 的战舰残骸撞击地表时激起的 “能量冲击波”,让周围 10 公里内的岩石在 3000c高温中熔凝,冷却后形成边长约 10 厘米的菱形 “战痕水晶”,水晶内部的气泡封存着当时的厮杀声、爆炸声,凑近聆听还能分辨出蓝顿战士 “为了双日,誓死守卫” 的呐喊,那声音充满力量,带着决绝的信念,让突安的心脏不禁剧烈跳动,胸腔中的双肺加速起伏,右肺储存的能量开始轻微躁动,体表泛起淡淡的蓝光,如同笼罩着一层薄纱。
2. 德邦拉覆灭:酒色陷阱与文明的沉沦
这些记忆如潮水般涌来,最终定格在德邦拉家族覆灭的画面:那曾统治蓝顿星球三千年的皇族,铠甲上的鎏金还泛着冷光,在宫殿的 “能量灯”(发出柔和的蓝白色光芒,模拟蓝晶星的光线,这种光线能让蓝顿人保持清醒的思维)照射下折射出细碎的光点,如同散落的星辰;肩甲处象征权力的 “双日徽记” 却蒙着厚厚的尘埃 —— 据宫中老侍从回忆,徽记至少有 50 年没被擦拭过,尘埃厚度达 2 毫米,几乎掩盖了徽记的原本模样,只有用 “星尘毛刷”(刷毛由星尘合金纤维制成,柔软且不易掉毛)仔细擦拭,才能隐约看到双日交错的轮廓。徽记中央的 “蓝晶宝石” 因长期沾染酒渍,从澄澈的湛蓝色变为浑浊的灰紫色,宝石表面的细微裂纹如同蛛网,共有 12 道 —— 这意味着德邦拉家族的能量场强已下降 120%,彻底失去了统治的能量基础。蓝顿星的宝石学家曾在《蓝晶图鉴》中记载:“蓝晶宝石的状态与持有者的能量场强绑定,裂纹每增加一道,代表能量场强下降 10%,当裂纹布满表面时,家族能量便会彻底流失,宝石会失去所有光泽,沦为普通石头,敲击时声音从清脆变为沉闷。” 突安闭上眼,指尖在石壁上用力按压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,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,留下淡淡的红痕,仿佛想将这屈辱的记忆按回历史深处,让石壁的冰凉抚平心中的灼痛。他的呼吸变得急促,从每分钟 62 次升至 80 次,胸腔微微起伏,右肺储存的能量开始躁动,体表泛起淡淡的蓝光 —— 这是蓝顿人情绪激动时的典型表现,蓝光的亮度与情绪激烈程度成正比,此刻的亮度已达到中等水平(约 500 流明),说明他内心正处于愤怒与痛心的交织中,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。
王侃侃教会蓝顿人的酿酒技术,此刻成了突安心中最锋利的刺,每想起一次,就如同被刺扎一下,疼痛难忍,连呼吸都带着轻微的滞涩感,仿佛喉咙里卡着细小的星尘颗粒。那种琥珀色的酒液在贵族银杯中摇晃时,细密的泡沫下藏着致命的陷阱 —— 它由地球麦芽(经蓝顿星 “双日辐射” 处理后,糖分含量提升 20%,辐射时间需控制在 2 个蓝顿时,过长会导致麦芽中的蛋白质变性,产生苦涩的 “焦糊味”,影响酒液口感)与蓝顿星 “甜浆果” 混合发酵而成,发酵过程必须加入蓝顿星独有的 “暖雾酵母”。这种酵母仅存活于暖流峡谷的地热蒸汽中(温度需维持在 32c-35c,湿度 80% 以上,若温度低于 30c或湿度低于 70%,酵母会进入休眠状态,细胞活动率降至 10% 以下,需重新置于适宜环境中 12 小时才能唤醒,唤醒后活性需通过 “酵母检测仪” 确认,活性超过 90% 才能用于发酵),离开峡谷环境后存活不超过 2 小时,这也是美酒仅能在蓝顿星酿造的原因,成为贵族炫耀身份的资本,甚至有贵族以 “每日饮用量” 作为攀比的标准,最多的一位贵族 —— 德邦拉皇帝的弟弟 “卡伦伯爵”,每天要喝掉 5 升酒液,饮酒时还需异星女子为其斟酒,场面极尽奢靡。暖雾酵母能将甜浆果中的 “蔗糖分子” 转化为特殊的 “迷醉分子”,分子结构呈螺旋状,直径约 5 纳米,恰好能嵌入蓝顿人脑部 “决策神经元” 的受体中,如同钥匙插入锁孔,精准控制神经元的活动,抑制理性思维区域(前额叶皮层)的信号传递,同时放大愉悦中枢(边缘系统)的信号。
初期饮用时,迷醉分子会放大愉悦中枢的信号,让饮用者产生 “思维迟缓的满足感”,仿佛全身的神经都浸泡在温暖的泉水里,连时间流逝都变得缓慢 —— 原本 1 个蓝顿时(约等于地球 1.5 小时)的时间,在饮用者感觉中如同 10 个蓝顿分(约等于地球 9 分钟),做任何事都觉得 “不急不慢”,甚至会忘记重要的政务。宫中侍从曾记录,有位大臣在饮酒后,竟忘记参加关乎边境安危的朝会,直到第二天酒醒才意识到失误;但连续饮用超过 10 个蓝顿日后,分子会开始侵蚀神经元突触,导致突触末梢的 “信号传递蛋白”(如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)减少 30%,削弱判断能力,甚至让蓝顿人失去对 “双日节律” 的感知 —— 这是蓝顿人维持生理平衡的关键,双日节律紊乱会导致右肺能量储备效率下降 50%,严重时甚至引发器官衰竭,出现 “能量枯竭症”。这种病症的初期症状是疲劳乏力,后期会逐渐失去体力,肌肉萎缩,最终在昏睡中死亡,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。宫中太医曾解剖过因长期饮酒死亡的贵族 —— 前财政大臣 “维恩”,发现其脑部决策神经元的突触数量比正常人少 40%,突触间隙从正常的 20 纳米扩大至 35 纳米,信号传递效率大幅降低;右肺的能量储备细胞几乎完全萎缩,如同干瘪的葡萄干,失去了原本的饱满形态(正常细胞直径约 10 微米,萎缩后仅 5 微米),细胞内的 “能量颗粒”(储存能量的细胞器)数量不足正常人的 10%,无法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。
3. 荒淫乱象:权力衰败与秩序的崩塌
起初,饮酒只是贵族宴会的消遣,琥珀色的酒液被视为 “身份的象征”,只有爵位达到 “星爵” 以上的贵族才能饮用,普通民众连见都见不到 —— 贵族们甚至颁布了 “禁酒令”,禁止民众私自酿酒,违者没收全部家产,甚至流放至 “黑石矿区” 服苦役(矿区环境恶劣,温度高达 45c,每天需工作 12 个蓝顿时,开采黑石时还需面对 “矿道坍塌”“毒气泄漏” 等危险)。可短短半年时间,狂欢就蔓延至整个上层阶级:贵族们通宵达旦地宴饮,在 “醉星殿” 中设置 100 张宴席桌,每张桌子上都摆放着 10 个装满美酒的银杯(银杯由纯银打造,表面雕刻着双日图案,杯底刻着贵族的家族纹章,工艺精湛,价值相当于普通民众 10 年的收入),殿内的 “氛围灯” 会随着音乐变换颜色(从暖黄色到淡紫色,营造出奢靡的氛围),还会释放 “香气因子”(模拟甜浆果的香味,进一步刺激饮酒欲望);朝会时半数大臣缺席,到场的人也多是眼神迷离、步态踉跄,甚至有人在议事时睡着,口水浸湿了奏疏上的星图,导致部分星图数据模糊不清 —— 那些星图是边境防御的重要资料,模糊后需重新绘制,延误了防御方案的制定;有次讨论边境防御方案时,掌管军事的 “赤焰将军” 竟直接醉倒在案台上,呕吐物顺着星图地毯的金线纹路蔓延,玷污了记载着蓝顿星 “北境冰原” 的图案 —— 那金线由星尘合金拉丝制成,直径仅 0.5 毫米,本应永不褪色,却被酒液中的酸性物质(酒精度达 45%,含微量乙酸,浓度约 0.5%)腐蚀得失去光泽,变成暗黑色,如同贵族们衰败的权力,再也无法闪耀。地毯的维护工匠曾尝试修复,用 “星尘清洁剂” 反复擦拭,却发现金线内部已被腐蚀,出现细小的孔洞,根本无法复原,最终只能将受损部分裁剪掉,重新编织,可新编织的部分与原有地毯的颜色、质感都存在差异,如同在华丽的锦缎上打了一块补丁。
更荒唐的是,德邦拉皇帝为了讨好那些异星女子,竟亲自弹奏古老的 “弦鸣琴”。那琴身由蓝顿星千年 “铁木” 制成(铁木生长周期长达 1000 年,木质密度是普通木材的 3 倍,坚硬如铁,能抵御普通刀具的砍伐,用铁木制作的家具能使用数百年,且不会被虫蛀),木质纤维中含有的微量 “能量导体”(由星尘颗粒与木质纤维混合而成),本应用于演奏战歌时传递 “士气能量波”,这种能量波能刺激士兵的肾上腺素分泌,让战斗力提升 30%。在第一次星际战争中,正是这种战歌让蓝顿军队以少胜多,击败了数倍于己的 “冰原族” 军队 —— 当时冰原族军队已突破防线,蓝顿战士在战歌的激励下,发起冲锋,最终扭转战局。如今琴音却成了取悦女子的工具,琴弦(由星际兽 “银鳞兽” 的肌腱制成,银鳞兽每 100 年才出现一次,生活在蓝顿星深海中,能在深海高压环境下生存,捕捉难度极大,一根肌腱的价值堪比 10 个银杯)振动频率恰好与蓝顿人 “情绪共振频段”(440 赫兹)重合,这种频率能让人放松警惕,陷入昏沉的愉悦,连皇宫的守卫都受其影响,星纹石壁的巡逻频次从每小时一次,变成了每天一次,甚至有守卫在岗位上睡着,头靠在石壁上,嘴角还流着口水,发出轻微的鼾声。这让小偷有机可乘,趁机偷走了宫中的 “星尘玉佩”(玉佩由星尘合金与蓝晶宝石镶嵌而成,是蓝顿星皇室的传家宝,据说佩戴者能获得先祖的庇佑,在危险时会发出蓝光预警,价值连城)。小偷偷走后试图在黑市变卖,却因玉佩上的皇室标记(双日徽记)过于明显,被黑市商人举报,很快被抓获,最终被判处死刑 —— 蓝顿星法律规定,盗窃皇室文物者,一律处死,以此维护皇室的权威。
石壁的温度随突安的思绪逐渐升高,从最初的 5c(蓝顿星岩石的恒定温度,因星球内核由 “稳定态晶体” 构成,能量释放误差不超过 0.01%,这种晶体结构能抵御宇宙射线的侵蚀,确保内核稳定,地表岩石温度即使在双日直射下也不会超过 8c,这种稳定的温度环境让蓝顿星的岩石建筑能保存数千年,如皇宫的星纹石壁,历经三千年风雨仍完好无损)慢慢攀升至 32c—— 这是蓝顿人的体表温度,也是 “情绪导热” 特征激活的信号。蓝顿人皮肤下分布的 “热能传导神经” 如同细密的银线,每平方厘米约有 1000 条,神经末梢包裹着透明的 “温控囊泡”,囊泡内储存的 “热传导因子”(一种蛋白质分子,能调节体表温度)会随情绪波动释放:平静时每小时释放 10 微克,愤怒时则会暴增至 1000 微克,导致体表毛细血管扩张,血管直径从 5 微米扩大至 10 微米,与接触物的热交换效率提升 10 倍。突安能清晰感觉到,掌心下的石壁从冰凉逐渐变得温热,甚至能透过指尖感受到石壁内部星尘合金的细微振动(频率约 380 赫兹,与记忆能量的频率一致),那是记忆能量与他情绪共鸣的表现,仿佛石壁也在为德邦拉家族的衰败而痛心。
4. 生理特性:蓝顿人的情绪与生存进化
蓝顿星的生理学家曾在《蓝顿人生理图鉴》中记录过一个实验:将一位愤怒的蓝顿人手臂贴在星尘合金板上(合金板初始温度 5c),10 分钟后用 “红外测温仪”(精度达 ±0.1c)测量,发现合金板温度从 5c升至 38c,恰好达到星尘合金的熔点(38c),合金板表面开始轻微融化,形成一层薄薄的液态金属膜(厚度约 0.1 毫米),冷却后会在表面形成细小的波纹 —— 这证明当蓝顿人处于极度愤怒时,体表温度能达到 40c,足以融化小块的星尘合金(1 立方厘米的星尘合金,在 40c环境下 5 分钟就能完全融化)。就像此刻,突安掌心下的石壁已泛起温热,凹槽内的水汽开始蒸发,在石壁表面形成一层薄雾,模糊了部分星图纹路,如同被蒙上了一层轻纱,他不得不伸出另一只手,轻轻拂去薄雾(指尖划过石壁时,能感受到纹路的凹凸不平),才能看清纹路的走向 —— 那是先祖绘制的迁徙路线,每一道线条都凝聚着文明延续的希望。他深吸一口气,胸腔中双肺结构缓慢起伏:左肺负责氧气交换,肺泡表面覆盖的 “氧吸附膜” 由蛋白质与脂质构成,膜上的 “氧结合位点” 密度极高,达每平方微米 100 个,能将氧气吸收率提升至 98%,是地球人肺部效率的 1.5 倍,能在低氧环境(氧气浓度低于 10%)下维持正常呼吸 —— 这也是蓝顿人能在星际迁徙中存活的重要原因,迁徙过程中星舰的氧气供应曾多次出现故障,氧气浓度降至 8%,正是依靠高效的肺部功能,蓝顿人才得以存活;右肺则像一个压缩能量罐,以 “压缩热能” 形式储存的能量(能量密度达每立方厘米 1000 焦耳),可在极端环境(如真空、低温)下维持 3 天生命 —— 这是蓝顿人在七次迁徙中进化出的生存能力,每次迁徙都意味着要面对未知的宇宙环境,如缺氧、低温(宇宙空间温度约 -270c)等极端情况,右肺的能量储备能让他们在紧急情况下获得喘息的机会,等待救援。
腹式呼吸让右肺释放的能量顺着血管蔓延全身,如同一条温暖的溪流,流经心脏时让心率从 80 次 \/ 分钟降至 62 次 \/ 分钟(蓝顿人正常心率范围为 60-70 次 \/ 分钟,这个心率下身体能量消耗最低,思维最清晰,适合做出重要决策),逐渐平复他激动的情绪。石壁的温度随之冷却,从 32c慢慢降至 18c,表面凝结的水汽顺着星纹凹槽缓缓流淌,如同无声的泪滴,在凹槽底部汇聚成微小的水珠,直径约 2 毫米,水珠顺着凹槽的走向(与星图中的迁徙路线一致),最终滴落在地面的 “能量地毯” 上,被地毯迅速吸收 —— 这种地毯由特殊纤维制成(纤维中混合了星尘颗粒),能吸收水分并通过 “水解反应” 转化为微弱的能量(每毫升水可转化为 10 焦耳能量),为宫殿提供辅助供电,可满足宫殿 10% 的照明需求。突安伸出另一只手,轻轻接住一滴水珠,水珠在他掌心迅速蒸发(蓝顿人掌心温度约 32c,高于室温 18c),留下一丝微凉的触感,如同先祖在轻轻抚摸他的手掌,带着淡淡的慰藉。他突然想起幼时祖母的话:“蓝顿星的石头会哭,只有真正疼惜文明的人,才能听见它的声音。” 此刻,他仿佛听见了石壁的呜咽,那是文明在诉说痛苦,是先祖在提醒他不能重蹈德邦拉的覆辙,要带领蓝顿人走向新的辉煌。他的眼中泛起一层薄雾,却很快被他强行压下 —— 作为皇帝,他不能轻易流露脆弱,必须保持坚定,为蓝顿人树立榜样。
独处 256 个标准时后(蓝顿星自转周期为 36 小时,256 标准时约等于 7 个蓝顿日。每个蓝顿日分为 “晨辉时”(6 小时,双日初升,天空呈现淡紫色,空气中弥漫着 “晨露因子”,这种因子能刺激蓝顿人的嗅觉神经,让精神焕发,提升工作效率)、“正午时”(12 小时,双日高悬,光线最强,地表温度可达 30c,蓝顿人会减少户外活动,避免能量消耗过快,改为在室内处理政务或进行科研)、“暮影时”(8 小时,双日西斜,天空变为橙红色,阳光柔和,是蓝顿人进行 “能量冥想” 的最佳时段,冥想时需坐在 “能量垫” 上,吸收双日的辐射能量)、“夜静时”(10 小时,双日沉入地平线,天空布满星辰,磁场强度仅为白天的 1\/10,最适合进行星图观测)四个时段。其中 “夜静时”,蓝顿星的天文学家们常会在 “星轨观测站”(位于海拔 5000 米的高山上,远离城市光污染,观测条件极佳),用 “星轨望远镜”(口径 5 米,分辨率达 0.1 角秒,能观测到 100 光年外的行星,镜头由星尘合金与蓝晶宝石混合制成,透光率达 99%,能最大限度减少光线损失)记录双日的运行轨迹,将数据输入 “星图数据库” 更新航行坐标,确保星际航行的准确性,避免因坐标偏差陷入陨石带 —— 历史上曾有一艘星舰 “蓝晶号” 因坐标错误误入陨石带,舰体被陨石撞击,能量护盾失效,最终爆炸沉没,导致全员 500 人牺牲,这成为蓝顿星星际航行史上最惨痛的教训),突安的声音在空荡的宫殿里响起,打破了长久的寂静,如同惊雷般唤醒沉睡的秩序。
5. 秩序重建:禁令下达与觉醒的象征
他没有提高音量,却在宫殿中产生了轻微的回声 —— 这是皇宫特有的 “声学设计”,墙壁内侧镶嵌的 “共振金属片”(由钛合金与星尘合金按 7:3 的比例混合制成,既轻便又坚硬,抗压强度达 1000 兆帕,能抵御强烈的冲击)能将声音放大 3 倍,确保每个角落的侍从都能听清指令,即使是在宫殿最深处的 “星尘储藏室”(距离宫殿中央约 100 米,储存着蓝顿星历代的星尘文物,如先祖的星舰模型、古老的星图卷轴等,储藏室门口装有 “指纹识别装置”,只有皇帝与指定的考古学家才能进入)也不例外。“焚毁所有嫔妃居所,捣毁星球上每一座酿酒作坊。” 这句话平静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决绝,每个字都如同双日升起时的第一缕光芒,刺破了蓝顿星的昏沉,让宫殿内的侍从们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—— 有的侍从正在用 “星尘布” 擦拭星尘器物(擦拭时需按照特定的方向,避免损伤器物表面的记忆能量),有的正在整理奏疏(奏疏用 “防蛀纸” 书写,纸上涂抹了星尘粉末,能防止虫蛀),此刻都齐刷刷地看向突安,眼中露出震惊却又坚定的神色 —— 他们早已对贵族的荒淫感到不满,只是碍于皇权不敢言,如今突安皇帝终于下达了他们期待已久的指令,一位年长的侍从(已在宫中服务 80 年,见证了德邦拉家族的衰败)甚至激动得双手微微颤抖,手中的抹布差点掉落在地,他连忙用另一只手扶住,眼中含着泪水,低声说道:“陛下终于醒悟了,蓝顿有救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