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2章 再遇老同桌(1 / 2)

闹了一个晚上的事,最后以张贵花被公安同志口头教育结束。

江映文窝窝囊囊地带着一大群人走了。

张贵花像泄了气的皮球,整个人都蔫蔫的。

临走时,又多次转身看了江遇萤几眼,嘴里嘀嘀咕咕的,没人知道她在说些什么。

当然,也没人在意。

她在家,只是一个工具人而已。

等清理完门口,江遇萤一大家人,才终于有时间坐下聊天。

王琴和苏婉把孩子们带来,让他们叫姑妈。

江家的基因不差,两个哥哥的孩子,也是眉清目秀五官俊秀。

特别是唯一的女孩江成凤,简直和松萝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,出去说是双胞胎都有人信。

李清淮和李松萝虽然和表哥表妹们是第一次见面,但因为刚刚共同战斗的革命情谊,大家很多打成一团。

孩子们一边玩去了,王琴才惊魂未定地问江遇萤:“原来刚才你是去找大队长了,害我以为你丢了,又跑回去找你呢。”

在农村,江遇萤又是孤身一人,晚上忽然消失不见,可不是什么好事。

江遇萤感谢王琴的心细,也把去大队长家之后发生的事告诉她们。

“我答应每年给村里的小学捐了一千块,大队长就答应,会帮我们守住房子,就算以后我们一家都去京市发展,他也会好好地帮我们守着。”

王琴:“啊?”

苏婉:“你疯了吗?那可是一千块啊,还每年!”

他们一家一整年埋头在地里苦干,都没见过一百块。

而江遇萤的一千块,就这么捐出去了?

还是每年捐的。

江遇萤:“嫂子,再穷不能穷教育,再苦不能苦孩子,咱们村想要发展起来,肯定要靠孩子们,孩子们好了,我们村以后的日子才会好。”

这是无论哪个时代,从孩子上学入手,是求村集体办事的万能公式。

江家村也不例外。

大队长一听,江遇萤会给村里的小学捐钱,早就激动得老泪纵横。

嘴里一直念叨着:“好好好,不愧是村里走出去的人,有出息了,还不忘回馈村里。”

村里实在太穷了,学校破破烂烂快倒了不说,还总留不住老师。

孩子们上学,只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都没能学得系统。

这几年,甚至涌现了很多像江映文一家那样集体文盲的,都觉得读书没用。

大队长和村长,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

再这么下去,他们村还有希望吗?

现在好了,有了江遇萤的帮助,他们可以先把小学建起来,再请老师过来,开高工资总能留住人了吧?

一想到以后村里的孩子们能坐在崭新的教室里接受教育,以后能走出更多像江遇萤这样的人才,大队长今晚肯定睡不着。

王琴和苏婉显然被江遇萤说中了心事。

随后江遇萤趁热打铁,把打算把他们两家接去海市发展的事情说了。

王琴和苏婉两个人都愣了。

万万没想到,这辈子她们也是能去海市的人了。

两人开心的手舞足蹈的,又引起孩子们的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