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外婆,我决定要留在上海了!”
张春玲刚和老姐妹喝完下午茶,回来就听到了这个好消息,“真的?你妈同意了?”
“爷爷同意了。”向聿风不想撒谎,所以是答非所问。
“我给你妈打个电话吧,别到时候......”张春玲想给女儿打个电话,但是一想到那边和上海有时差,随即作罢。
“外婆不用担心,爷爷会和他们说的。”
张春玲知道向老爷那是说一不二的,女儿肯定会顾及向启生的想法。
“那美国那边的学校怎么办?其实国内的教育还是比不上国外的,国外......”
张春玲虽然想让外孙陪在自己身边,但是也清楚的知道国内外的差距,“你要想清楚了,你二叔家的聿云还在哈佛呢,国内的大学真比不上。”
“向家这么有钱,不缺我一个学金融的。”
“是不缺,但是......”张春玲不知道女儿有没有和外孙说过争继承人的想法,又怕自己说多了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,想说的话到了嘴边,又咽了下去。
“那你想学什么专业,外婆给你去问问。”震旦大学职工院最不缺的就是各科教授了,那也不少国内外大拿。
“外婆我和你学历史怎么样?”说实在的,向聿风真没什么喜欢的学科,他知道自己智商还可以,学习在他这并不是一件难事。
“小风,你过来!”张春玲拉着他进了小书房。
这个房子虽然说是两室,但是有个八平米的小书房,两边都是书架,上面摆满的各种书籍,里面放着不少乔则康生前的画作,张春玲女士没事干的时候也会在书房看看书,看看老伴之前留下的画作。
“你知道我什么喜欢历史么?人类喜欢在过往故事里找共鸣与启发,从时间长河中获身份认同与安全感,有时候读历史就像在读‘人类生存说明书’。
历史藏着人性的共通逻辑——权力博弈、情感抉择、成败规律,能帮人看懂当下的社会规则与人际相处;同时,追溯文明演变、先辈经历,会让人找到自身在时空里的位置,减少迷茫。”
张春玲女士今年六十,她的青春期正好是历史的一段阵痛时期,父亲也是一名教师,只不过那个时候的教师可不是什么好的职业,被人笑称为臭老九。
她的青春是在乡下的农场度过的,日子过太苦,可是父亲经常说光就在前方,从历史来看,知识分子永远都是最重要的,平反只是时间问题。
只是父亲没等到那天,永远倒在了黎明来临之前,但是张春玲看到了光明,也又一次坚定了她对历史的热爱,她坚信人们永远都能在历史里找到坚持的信念。
“你外公喜欢画画,他擅长国画,也喜欢油画。”说着便把角落里的几幅画作拿了出来,“只不过油画画的一般。”
眼神里带着甜蜜的回忆,“小风,如果没人要求你,那就选择自己喜欢的,你不必延着谁去选择什么!”
张春玲女士伸手揉了揉外孙的脑袋,毛绒绒的还挺舒服,“好好想想你喜欢什么吧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