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的核心矛盾在于,”星尘直接切入主题,银白瞳孔中的数据流加速,“秩序模型的基础,在于定义、规则与预测。混沌的本质,在于无序、变量与不可测。两者在逻辑层面互为悖论。您所展示的‘源海’理念,声称包容二者,但这在现有逻辑框架内无法成立。请问,您是如何在认知层面,协调这种根本性冲突的?”
这是一个直指核心的疑问,也是星尘逻辑困境的根源。
林风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反问道:“星尘阁下,在你看来,定义、规则从何而来?”
星尘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基于对宇宙现象的观测、归纳与抽象。通过海量数据分析,总结出重复出现的规律,并将其固化为规则,用以描述和预测世界。”
“那么,你用来进行观测、归纳与抽象的‘工具’和‘基础逻辑’本身,又从何而来?它们是否永恒不变,放之四海而皆准?”林风继续追问。
星尘的数据流出现了一丝凝滞:“工具与逻辑……源自更底层的物理法则与数学原理。就目前观测而言,它们在已知宇宙范围内具有普适性……”
“那么,这些物理法则与数学原理,就是宇宙的终极答案吗?”林风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星尘的银白瞳孔,直视其运算核心,“还是说,它们也只是‘源海’在某个层面、某种特定‘韵律’下,暂时呈现出的、相对稳定的‘相’?”
他抬起手,指尖那缕源初之气浮现,内部微光流转,仿佛有无数基础法则在生灭。
“我们所认知的秩序,我们所定义的混沌,都只是我们基于自身局限的感知与理解,对那无限浩瀚、蕴含所有可能性的‘源海’进行的片面截取和标签化。”林风的声音平和,却带着一种直抵本质的力量,“就像盲人摸象,有人摸到腿说是柱子,有人摸到耳朵说是扇子,并为此争论不休。但他们争论的‘柱子’与‘扇子’,都只是‘大象’这个更宏大存在的一部分。”
“源海,就是那头‘大象’。它包含了‘柱子’的稳定(秩序),也包含了‘扇子’的柔软与变动(混沌),更包含了无限我们尚未触摸、甚至无法理解的形态。所谓的冲突与悖论,源于我们将片面的认知当作了全部的真实。”
星尘的银白躯体微微震动,瞳孔中的数据流彻底陷入了狂乱的风暴,无数代表“错误”、“冲突”、“重新定义”的警报符号疯狂闪烁。林风的话语,如同最猛烈的信息炸弹,摧毁着他(她)赖以存在了无数岁月的认知基石。
“那……那秩序遗民的抗争……星矩的绝对秩序……难道……都毫无意义?”星尘的声音第一次带上了明显的、属于“情绪”的颤抖,那是信仰崩塌前的茫然与痛苦。
“并非毫无意义。”林风摇头,“追寻秩序,是理解源海的一种途径,是‘大象’的一条腿。秩序遗民认识到绝对秩序的僵化,寻求改变,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更完整‘大象’的探索,是值得尊敬的。其意义,在于‘探索’本身,在于不断打破自身认知的边界,去接近那更宏大的真实,而非固执于某一刻摸到的‘柱子’或‘扇子’。”
他看着星尘,目光深邃:“你的困惑,你的逻辑冲突,正是你开始触摸到自身认知边界的证明。这不是终点,而是起点。是选择退回熟悉的‘柱子’后,还是勇敢地去探索‘扇子’乃至‘大象’的全貌,取决于你自身之‘道’。”
静室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。
星尘低垂着头,银白色的光芒似乎都黯淡了几分。他(她)体内的运算核心发出过载般的低沉嗡鸣,显然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激烈运算与自我重构。
林风没有打扰他(她),只是静静等待着。他知道,这种认知层面的蜕变,外人无法替代,只能依靠自身去挣扎、去领悟。
许久,星尘缓缓抬起头,瞳孔中的数据流并未完全平息,却不再是最初的狂乱,而是变成了一种更加复杂、更加……“生动”的流转模式,仿佛多了许多代表“可能性”、“探索”、“未知”的柔性节点。
“我……无法立刻完全理解并接受。”星尘的声音依旧带着电子音,却多了一丝人性的迟疑与坦诚,“现有的逻辑核心无法处理如此庞大的悖论。但是……您提供的‘视角’,是一个……前所未有的‘变量’。我需要时间……进行底层代码的……重构与升级。”
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。从绝对的秩序逻辑,到承认“变量”和“未知”的存在,并愿意为之进行“重构”,这对于一个秩序造物而言,不亚于一次新生。
“很好。”林风微微一笑,“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。”
就在这时,林风与星尘同时神色一动,目光转向静室一侧的墙壁。那里,一枚原本处于休眠状态的、用于接收最高优先级加密信息的符文,正发出极其微弱、却急促无比的红色闪光!
有紧急情报!而且是通过万仙盟与隐光站之间,那条即便在“静默潜伏”状态下也保持畅通的、最隐秘的紧急通道传来的!
林风挥手激活符文。
辉光主管那带着明显急切的电子合成音,瞬间打破了静室的宁静:
“林盟主!紧急情报!根据我们刚刚破译的、源自秩序星矩深层网络的碎片信息——‘巡天监’已确认启动‘离间’协议,目标不仅包括‘裂魂兽’,更疑似……指向‘星灵族’残存火种所在的‘隐光站’!”
“重复!‘巡天监’可能已掌握‘隐光站’大致方位!威胁等级:毁灭级!”
林风瞳孔骤缩!
星尘猛地站起,银白瞳孔中的数据流瞬间变得锐利如刀!
风暴,竟已悄无声息地,蔓延至了他们以为最安全的后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