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下悟道带来的规则共鸣,让林砚与此方天地的联系更为紧密。他不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旁观者,而是开始以一种更沉浸的方式,体验着蓝星规则剧变下的细微脉动。
接下来的数日,他如同一个普通的都市居民,乘坐地铁,漫步街头,在咖啡馆小坐,甚至去听了一场关于“前沿物理与哲学边界”的公开讲座。讲座的主讲人之一,赫然是之前在图书馆有过一面之缘的沈心玥。她在台上侃侃而谈,逻辑清晰,观点新颖,引用了大量边缘科学和未被证实的异常现象案例,试图构建一个更宏大的世界观框架,台下听众反应热烈,提问不断。
林砚坐在角落,能清晰地感觉到沈心玥精神力量的活跃,她对知识的渴求与对真相的探索欲,似乎成为了她某种特殊潜质的催化剂。她虽未觉醒明显的异能,但其思维敏锐度与直觉,已远超常人。
“精神的进化,有时比肉体的异变更具潜力。”林砚心中评价。
与此同时,他感知到城市中“异常”的能量波动频率明显增加了。
不再是之前那种偶然的、不受控的爆发,而是出现了一些更加稳定、有意识的超凡现象:
· 一位街头画家,能以精神力轻微影响颜料的光泽与流动性,使他的画作在特定角度下呈现出梦幻般的光影效果,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,但他本人似乎并未完全意识到自己的能力,只以为是“灵感爆发”。
· 一家中医馆的老医师,指尖偶尔会流转着微不可查的青色光华,配合针灸时,对某些疑难杂症有着奇效,被患者传为“神医”,但他对外只称是祖传手法精妙。
· 甚至在某次晚高峰的地铁上,林砚感知到一股微弱的心灵感应波动,来自一个戴着耳机的年轻女孩,她似乎能隐约捕捉到周围乘客表层情绪的涟漪,这让她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和疲惫。
这些现象表明,一部分天赋异禀者,开始无意识地、或者半意识地运用起觉醒的能力,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。他们尚未形成规模,也未公开身份,如同冰层下悄然游动的鱼群。
官方特异局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些更加隐蔽、更加常态化的“异常”。林砚能察觉到,城市中便衣巡查的密度增加了,一些公共区域安装了新型的能量监测设备。他们的策略似乎从最初的“应急处理”,转向了更系统的“监测登记”与“风险评估”。
社会表面依旧平静,但水面下的暗流,已然变得更加活跃、更加复杂。
然而,并非所有觉醒者都甘于隐匿或服从管理。
通过那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(对他而言近乎透明),林砚捕捉到了一些存在于深层网络、加密通讯群组中的低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