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章(2 / 2)

他与谁商议,谁教导他,谁将公平的路指示他,又将知识教训他呢?

看哪,万民像桶里的一滴水,如天平上的微尘,

他举起众海岛,好像举起极细之物。

黎巴嫩的树林不够当柴烧,其中的走兽也不够作燔祭。

万民在他面前好像虚无,被他看为不及虚无,乃为虚空。

你们究竟将谁比神,用什么形象与神比较呢?

偶像是匠人铸造,银匠用金包裹,为它铸造银链。

穷乏献不起贵重礼物的,就拣选不腐烂的树木,

为自己寻找巧匠,立起不能摇动的偶像。

你们岂不曾知道吗?你们岂不曾听见吗?

从起初岂没有人告诉你们吗?自从立地的根基,你们岂不明白吗?

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,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虫;

他铺张穹苍如幔子,展开诸天如可住的帐棚。

他使君王归于虚无,使地上的审判官成为虚空。

他们刚栽上,刚种上,根也刚扎在地里,

他一吹在其上,便都枯干,旋风将他们吹去,像碎秸一样。

那圣者说:“你们将谁比我,叫他与我相等呢?”

你们向上举目,看谁创造这万象,按数目领出,

他一一称其名,因他的权能,又因他的大能大力,一个都不缺。

雅各啊,你为何说“我的道路向耶和华隐藏”?

以色列啊,你为何言“我的冤屈神并不查问”?

你岂不曾知道吗?你岂不曾听见吗?

永在的神耶和华,创造地极的主,并不疲乏,也不困倦;

他的智慧无法测度。

疲乏的,他赐能力;软弱的,他加力量;

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,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;

但那等候耶和华的,必从新得力;

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,他们奔跑却不困倦,行走却不疲乏。

——————

本章的关键信息与神学意义

1. 救恩的安慰性:开篇双重“安慰”宣告救赎完成(“罪已赦免”),指向基督的救恩。这安慰基于神的主动施恩,非人的功德。

2. 预备道路的终极应验:“修平主路”的预言,由施洗约翰实现,预示耶稣是“耶和华的荣耀”的显现。这强调救恩是神临到人,非人靠己力寻神。

3. 神超越受造界的绝对主权:用一系列反问(“谁曾量诸水?”)和对比(“万民如桶中一滴水”),彻底否定偶像崇拜,确立神是独一创造主、维系者。

4. 等候的属灵本质:“等候耶和华”不是被动消沉,而是主动信靠、持续仰望。这“重新得力”是神圣能力的灌注,使人超越自然极限(如鹰展翅)。

现实指导意义

* 在愧疚中领受赦免安慰:当人为过去罪疚时,“罪已赦免”提醒我们:基督已完成赎罪,无需背负双倍惩罚。

* 在困难中成为“修路者”:呼召人参与“预备主道”的事工,今日信徒当通过传播音、活出爱,为他人在心灵“旷野”中开辟遇见神之路。

* 以创造之工对抗焦虑:“一一称其名”显明神对万有的细致掌管。观星宿、思自然,可助我们在压力中重温神的信实。

* 拒绝一切偶像替代:讽刺偶像制作,警示今日“偶像”可能是金钱、科技、名誉等任何取代神地位之物。当时常查验心中宝座。

* 在疲乏中操练“等候”:是针对现代人“耗竭症”的良药。当感到“枯干”时,当停止自我挣扎,进入安静等候,让圣灵更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