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章(1 / 2)

第15章《论摩押的哀歌——灾难临头的景象》

关于摩押的预言:

一夜之间,摩押的亚珥城变为废墟!

一夜之间,摩押的基珥城倾覆!

底本人上高处(神庙)哭泣,

摩押人为尼波和米底巴哀号;

众人头光鬓残,在街市穿麻衣,

房顶广场处处俯首痛哭。

希实本和以利亚利呼声传至雅杂,

摩押的战士心惊胆战。

我为摩押心中哀恸,

逃民直窜到琐珥、伊基他·施利施亚,

他们哭着上鲁希坡,

在何罗念的路上哀叹毁灭。

宁林的水源枯竭,青草枯干,新芽无存。

因此,摩押人将积蓄的财物运过杨柳谷。

哀声传遍摩押边界,悲鸣达到以基莲,哀号传到比珥·以琳。

底们的水已被血染红(注:地名dion与da发音相近,双关修辞)——

但我必使底们灾祸加剧:

派狮子追杀摩押逃民和境内的余民。

——————

本章的启示与现实指导意义

1. 审判的突然性与彻底性:一夜之间的毁灭强调灾难临到的迅速与不可抗拒,提醒我们生命的安稳并非理所当然,当警醒度日。

2. 宗教仪式无法阻挡神圣审判:摩押人上神庙哭泣,履行剃发、穿麻等哀悼礼仪,但审判依然临到。这表明外在的宗教行为若未伴随真心悔改,不能换取神的赦免。

3. 神的情绪:公义与忧伤并存:先知以我心为摩押悲哀表达神对其所造之物的痛惜,显明审判非神所愿,而是公义的必要彰显。这提醒我们神并非冷漠的审判者,而是为罪忧伤的父亲。

4. 自然界的衰败反映属灵光景:水源枯竭、植物凋零既是实景,也象征生命离开神后的荒芜。今日生态危机亦可视为人类背离创造主旨意的后果。

5. 审判的逐步加剧:从初期灾难到水源被血染,再到狮子追杀余民,显示拒绝悔改将导致更深刑罚。这强调及时归向神的重要性,不可硬心拖延。

——————

第16章《摩押的求救与必然的审判》

摩押人哪,你们当在月望(新月之日)将羊羔作为贡物奉给犹大统治者,

从西拉( petra,摩押要塞)经旷野送到锡安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