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 应对“污名化”与“恐吓”:
* 敌人的第二招是“造谣中伤”,诬告尼希米谋反。这是极其阴险的一招,旨在挑起政治迫害。尼希米的应对方式是:
* 直接否认:“纯属子虚乌有。”
* 看透本质:看出他们的终极目的是“想恐吓我们”,使我们“手头发软”。
* 转向祷告:在受恐吓时,他的祷告非常简短而精准:“上帝啊,求你坚固我的手。” 他没有求上帝消灭敌人,而是求上帝加添他继续工作的力量。这是面对诽谤最有力的属灵回应——更加专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。
3. 警惕内部的“假友情”与“错误建议”:
* 敌人的第三招是收买“内部人士”(先知示玛雅),提供错误的“安全建议”(躲进圣所)。这建议包藏祸心,一旦尼希米听从,就会犯下亵渎圣殿的大罪,威信扫地。尼希米的判断基于两点:
* 领袖的尊严:“像我这样的人,难道可以逃跑吗?”
* 信仰的原则:他知道自己不是祭司,进入圣所是犯罪。
* 他识破这是圈套,靠的是属灵的洞察力——“我看出上帝并没有差派他”。启示:越是接近成功,越要警惕来自“自己人”的、听起来是为你好但实际上会让你偏离正道的建议。需要敏锐分辨建议的动机和后果。
4. 使命达成带来的见证:
* 城墙在难以置信的五十二天内完工。这个结果本身产生了两个效果:
* 对外:使敌人“惧怕,愁眉不展”,并不得不承认“这工程完成是出于上帝的帮助”。这为上帝作了美好的见证。
* 对内:极大地鼓舞了百姓的信心。
* 然而,章节结尾也揭示了隐患:内部关系盘根错节,贵族与敌人(多比雅)勾结。这说明外在的工程易成,内在的人心净化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。
现实指导意义:
* 完成重大使命的过程,必然伴随升级的挑战。从公开反对(第4章)到内部不公(第5章),再到最后的诡计与渗透(第6章),敌人手段层出不穷。
* 领袖需要有“铁肩担道义”的定力,面对诱惑、恐吓、诽谤、错误的“好心”,都要有清晰的判断力和坚定的立场。
* 最有力的反击不是言辞,而是坚定不移地完成使命。城墙的屹立,是对一切诽谤和恐吓最响亮的回答。
* 要常常祷告,求上帝不是挪去困难,而是加添我们胜过困难、继续前行的心力和能力(“求你坚固我的手”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