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圣经21世纪GQ版 > 第5章 底波拉与巴拉的胜利之歌

第5章 底波拉与巴拉的胜利之歌(2 / 2)

躲在自己的海口内。

“西布伦人是敢冒生命危险的人;

拿弗他利人在战场高地也是如此。

“迦南列王前来交战,

在他纳水旁,在米吉多,

他们却没有夺取银钱。

“星宿从天上争战,

循其轨道攻击西西拉。

基顺河将他们冲走,

那古老的河流,基顺河啊!

我的灵啊,要奋勇前进!

“那时马蹄嘚嘚,

壮士奔驰,壮士奔驰!

‘米罗斯啊,愿上主的天使咒诅你,’

他说,‘重重地咒诅它的居民!

因为他们不来帮助上主,

不来帮助上主攻击强敌。’

“基尼人希百的妻子雅亿,

在住帐棚的妇人中最为蒙福!

西西拉求水,她却给他奶,

用贵重的碗盛上乳酪。

她一手拿帐棚的橛子,

一手拿工人的锤子。

她击打西西拉,粉碎他的头颅,

击穿他的太阳穴,洞穿他的鬓角。

在她的脚下,西西拉屈身倒下;

他仆倒在那里,就在他仆倒之处,

死去了。

“透过窗格张望的,

是西西拉的母亲;

她在窗棂后面哀叹:

‘我儿的战车为何迟迟不归?

车轮的声响为何还听不见?’

“她最聪明的宫女回答她;

(事实上,她心中自言自语):

‘他们肯定是在搜获战利品,忙着分赃:

每个壮士得一两个女子;

西西拉得到的彩衣当战利品,

是绣花的彩衣,正反两面都刺绣的彩衣,

当作披肩的彩衣呢。’

“上主啊,愿你的仇敌都这样灭亡!

愿爱你的人如日头上升,光芒四射!”

于是国中太平四十年。

总结启示

《底波拉之歌》作为一首伟大的凯歌,提供了深层的启示:

1. 赞美为源动力: 胜利后的第一时间是歌唱赞美神,宣告神的主权和拯救,而非邀功。赞美是力量的源泉,能巩固信心并铭记神的作为。

2. 神是终极的战士: 诗歌反复强调是上主亲自争战(行走、震动天地、星宿参战、洪水相助)。人的行动是顺服和参与,但救赎的权能唯独属神。即使兵器稀少(盾牌长矛都不见),神仍能带来得胜。

3. 顺服与代价被纪念: 歌曲详细记录各支派的表现(赞扬西布伦、拿弗他利、以萨迦;批评流便、但、亚设、米罗斯的消极逃避;提到便雅悯、以法莲、玛吉的参与)。神纪念那些愿意付出代价、挺身而出响应呼召的人(首领挺身、百姓效力、西布伦拿弗他利冒死)。

4. 女性角色被高举: 在男性主导的战争叙事中,两位女性——领袖\/先知底波拉(“在以色列中如母兴起”)和击杀仇敌的雅亿(“住帐棚的妇人中最蒙福”)——被放在极其核心的位置,彰显神对女性的使用和赐福远超时代限制。

5. 罪的后果与社会责任: 神不仅纪念勇敢者,也强烈谴责失职者(咒诅米罗斯不援助)。逃避责任、只顾个人安逸(流便的犹豫、亚设的安居)会导致在神的计划中被边缘化。

6. 对比的艺术与神国价值观: 歌曲结尾精妙运用对比:

* 西西拉母亲的奢侈幻想(幻想儿子分奢华战利品)与儿子曝尸荒野的残酷现实形成尖刻讽刺,嘲笑仇敌的虚妄。

* “愿你的仇敌都这样灭亡”与“愿爱你的人如日头上升”形成强烈对比,阐明结局分野:仇敌彻底失败毁灭,而神的子民则在神的光中得着稳固与力量。

7. 真实的和平是神赐的礼物: 四十年的太平不是依靠人的天然力量维持,而是神对祂子民信实守约的拯救与治理的结果。

这首战歌超越了历史的记录,成为一个永恒的见证:当神的子民选择归向祂、顺服祂的带领、勇于承担责任,并最终将荣耀完全归给祂时,即使敌势看似强大,神必施行奇妙的拯救,带来真实的平安,并使爱祂的人在祂的光中愈发强壮。同时,它也提醒懈怠、自保和不顺服的代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