约书亚对他们说:“你们不要惧怕,也不要惊惶。要刚强壮胆!因为耶和华必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你们将要攻打的一切仇敌。”
随后,约书亚处决了这些王,将他们的尸体挂在五根柱子上示众,直到傍晚。
太阳快下山的时候,约书亚下令将尸体从柱子上取下来,丢进他们藏身过的山洞里。洞口仍然堵着那些大石头,直到今日(记述的时代)还在。
那一天,约书亚攻取了玛基大城,用刀杀了全城的人及其国王,彻底毁灭了城中一切活物,不留一人。他对待玛基大王的方式,就像他对待耶利哥王一样。
接着,约书亚和全体以色列人从玛基大出发,转攻立拿。
耶和华也将那城和它的王交在以色列人手中。约书亚用刀毁灭了那座城和其中的一切生灵,不留一人。他对待立拿王的方式,也像对待耶利哥王一样。
然后,约书亚和全体以色列人从立拿出发,转向攻打拉吉;他们在城下摆开阵势攻城。
耶和华将拉吉交在以色列人手中,约书亚在第二天就攻取了该城。他又用刀毁灭了那城和其中的一切生灵,就像对待立拿一样。
当时,基色王何兰上来支援拉吉,但约书亚击败了他和他的军队,无人幸存。
之后,约书亚和全体以色列人从拉吉出发,进军伊矶伦;他们包围了那座城,开始攻城。
他们当天就攻陷了城,用刀毁灭了城中一切活物,就像对待拉吉一样。
随后,约书亚和全体以色列人离开伊矶伦,上去围攻希伯伦。
他们攻取了那城,用刀杀了城里的王、各个村庄的百姓以及一切活物,没有留下一个幸存者。他们像毁灭伊矶伦一样彻底毁灭了希伯伦及其全地。
接着,约书亚和全体以色列人又掉头攻打底璧。
他们占领了那城,擒获了它的王和各村庄,用刀尽行毁灭。没有留下一个活口。他们对待底璧和它的王,就像对待立拿和它的王,以及希伯伦一样。
就这样,约书亚征服了整个地区,包括山地、南地、丘陵地带和山坡地,以及居住其间的所有王。他没有留下一个幸存者。凡有气息的,他都尽行毁灭,完全遵照耶和华——以色列的神所吩咐的去做了。
约书亚从加低斯巴尼亚到迦萨,又从歌珊全地直到基遍,制伏了所有这些地方的居民。
所有这些王和他们的土地,约书亚在这一次战役中都征服了,因为耶和华——以色列的神——在为以色列争战。
最后,约书亚和全体以色列人回到吉甲的营地。
本章启示总结:
1. 盟约的约束力: 以色列人信守与基遍人签订的条约(即使基遍人是用计谋达成的),在基遍遭五王联军围攻时毅然出兵救援。这体现了 守约精神 的至高地位,即便对象是受保护的仆役,承诺也需坚定守护。
2. 神的信实与大能: 耶和华再次明确应许将敌人交在约书亚手中,并以超然的方式介入战争:
* 使敌混乱:在精神上瓦解敌军。
* 天降冰雹:超越自然的灾害作为武器,显示神掌控万有。
* 日月停驻:回应约书亚的恳求,暂停天体运行的规律,延长作战时间,彰显了神对选民的眷顾和信实。这一天被称为空前绝后, 神的同在与干预 是以色列胜利的根本原因。
3. 战略执行力: 约书亚果断夜行、出其不意,并在得知五王藏匿后,先堵洞留俘(确保首领不逃),主力继续追击残敌,展现出高效的 战场应变与执行力。
4. 象征性的胜利: 让众将脚踩五王颈项,是古代胜利者表示彻底征服、敌首臣服的 仪式化行为,旨在激励全军“不要惧怕”,坚定必胜信念。
5. 神圣的征服命令: 对各城的毁灭(????? \/ here)是严格遵行神的吩咐,强调 清除异教影响、归属耶和华 的神学意义,而非单纯的民族扩张。本章反复出现的“尽行毁灭”、“不留一人”的表述,突显了这场战役的“圣战”属性和对神命令的绝对顺服。最终结果清晰表明,这广大的征服是“耶和华为以色列争战”的成果。
6. 领袖的榜样: 约书亚在神启示下无畏决策、在紧急关头大胆祈求、在关键时刻激励士气、严格执行神命,展现了 信靠神、勇敢坚定 的领袖风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