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将艾城王的尸体挂在一根杆子上示众,直到傍晚。日落时,约书亚下令把尸体从杆子上取下来,丢在城门口,又在尸体上堆起一大堆石头。那石堆至今还在。随后,约书亚在以巴路山上,为耶和华——以色列的神——筑了一座坛。
那是照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吩咐以色列人的话,也是按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:用整块的、没有用铁器凿过的石头筑的坛。他们在坛上向耶和华献燔祭,也献平安祭。
约书亚在那里,当着以色列众人的面,在石头上把摩西的律法抄写了一份。
那时,全体以色列人,包括他们的长老、官长和审判官,都站在约柜的两边。抬耶和华约柜的利未人祭司也在场。住在他们中间的外族人和土生的以色列人都来了。一半的人站在基利心山前,一半的人站在以巴路山前,正如耶和华的仆人摩西从前吩咐的那样,为要宣告对以色列百姓的祝福。
随后,约书亚将律法书上所记载的一切话,包括祝福和咒诅,都清清楚楚地宣读出来。凡是摩西所吩咐的话,约书亚没有一句不向以色列全会众(包括妇女、孩子和寄居在他们中间的外族人)宣读的。
总结启示:
本章记载了以色列人在清除罪孽后重新得胜的故事,包含多方面的启示:
1. 神圣的同在与信心的重建: 在失败之后,神的应许和鼓励(“不要惧怕”)是信心恢复的根基。祂主动宣告已将艾城交在约书亚手中,这保证带来勇气和策略。
2. 神的怜悯与新的机会: 对比耶利哥城的禁令,这次神允许以色列人掠取艾城的财物和牲畜。这表明神的惩治之后有恩典,祂乐意赐下新的机会和供应的恩惠。
3. 属灵争战与神赐策略: 胜利并非仅凭蛮力。神赐下智慧的策略(伏兵计),以色列人顺服执行。这提醒我们,在属灵争战中,寻求并遵从神的引导至关重要。
4. 彻底的顺服与审判的执行: 约书亚不收回指向艾城的标枪,直到敌人被完全消灭。对艾城王的处理方式(示众、埋葬于石堆下)与耶利哥王相同,象征着对神的敌人公义审判的彻底执行。这呼应了除灭亚干事件中对罪的彻底清除。
5. 重申圣约与律法的核心地位: 本章后半段记录了在以巴路山上进行的盛大仪式:
* 筑坛献祭: 按摩西律法要求献祭,象征恢复与神的关系,表达敬拜、感恩和与神和好的愿望(燔祭和平安祭)。
* 抄录并宣读律法: 在应许之地将律法刻在石头上,并当众向全会众(不分阶层、性别、年龄或族裔)宣读,重申律法是神与祂子民立约的基础,是生活和民族治理的最高准则。宣读“祝福和咒诅”强化了顺从与悖逆的后果。
* 礼仪性宣告: 全民根据摩西的命令分别站在基利心山(象征祝福)和以巴路山(象征咒诅)前,形象地表明了选择的严肃性。
6. 圣约群体的再立: 整个仪式是对西奈山之约的重申,意在以色列人进入并占有应许之地后,正式确立他们作为耶和华圣约子民的身份,并以律法为治理根基。
核心信息: 当罪被清除,信心得以恢复,神的子民重新顺服时,神的同在与应许会带来崭新的胜利和丰盛的恩典。立约关系需不断被记念、重申和实践,神圣的律法是群体身份、生活准则及蒙福的根本保障。公义的审判与圣约的恩典在此交织,共同塑造着神百姓的历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