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可将妓女或男娼赚的钱带入耶和华你上帝的殿还愿,因为这些是耶和华所憎恶的。
借给同胞钱、粮食或其他物品,不可收取利钱。
借给外族人可以收取利钱,借给同胞则不可。这样,在你即将进入为业的地上,耶和华你的上帝必使你手所做的一切蒙福。
你若向耶和华你的上帝许愿,不可拖延偿还,因为祂必追讨,那时你就有罪了。
但若根本不许愿,就无罪。
你口中自愿许下的诺言,必须切实履行。
你走进邻舍的葡萄园,可以随意吃饱葡萄,但不可装在器皿中带走。
你走进邻舍的麦田,可以随手摘麦穗吃,但不可用镰刀割取他的庄稼。
本章通过内外两个维度建立以色列社群的圣洁框架:
1. 外在边界
明确界定进入圣会资格的排除项(生理损伤者、乱伦后代、敌族亚扪与摩押),其核心并非歧视,而是维护群体对耶和华救赎历史的共同记忆(敌族主动伤害的史实);
军营圣洁条例(洁净处理、掩埋排泄物)将信仰落实于卫生细节,昭示圣洁贯穿公私领域——上帝不仅鉴察祭坛,更察看营中角落。
2. 内在慈悯
庇护权突破阶级:收留逃奴并保障自由选择权(奴隶制时代罕见),显明上帝优先看顾受压迫者;
经济伦理彰显公义:禁止同胞间取利,允许向外邦人取利(文化保护性政策),避免内部剥削;
人道关怀融入律法:容许穷人摘邻舍田产果腹(提前呼应路得记),但以“不装篮、不动镰”的智慧平衡所有权与生存权。
全章揭示:上帝子民的圣洁并非封闭的堡垒,而是以公义为根基、慈悯为纹理的生命共同体。 边界防止群体记忆与纯正信仰被侵蚀,而内在的慈悯实践(护弱、守信、济贫)才是圣洁社群的真正见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