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民数记》是《希伯来圣经》(旧约)的第四卷,属于摩西五经(妥拉)的一部分。书名源自拉丁文“Nuri”(意为“数字”),因书中多次记载以色列人的人口普查。其希伯来原名 ???????????(beidbar)意为“在旷野中”,点明了全书核心背景:以色列人从西奈山到摩押平原的 38 年旷野漂流历程。
核心内容与主题
1. 旷野中的旅程记载以色列人离开西奈山,前往应许之地迦南的历程。但因百姓的 不信与叛逆,神罚他们在旷野漂流直至新一代兴起(约38年)。
2. 两次人口统计
- 西奈山普查(第1章):统计能打仗的男丁约60万,显明神对亚伯拉罕后裔“如星海众多”的应许实现。
- 摩押平原普查(第26章):新一代以色列人即将进入迦南前的重新计数,突出旧一代因罪倒毙旷野、新世代承接使命的转折。
3. 律法与条例的补充在《出埃及记》《利未记》律法基础上,新增 营地秩序、祭司职责、许愿条例、节日献祭等细则,塑造以色列作为“圣洁国度”的身份(如:拿细耳人条例,5-6章)。
4. 关键事件与冲突
- 百姓的抱怨:多次因食物、水短缺攻击摩西,遭神审判(如:吗哪、鹌鹑事件;可拉党叛变)。
- 领袖的软弱:米利暗和亚伦毁谤摩西受罚(12章);摩西击打磐石取水被禁入迦南(20章)。
- 外族的阻碍:以东拒绝借道(20章);与亚摩利王西宏、巴珊王噩的争战(21章)。
5. 信心的对比
- 负面范例:十二探子中十人因惧怕迦南巨人丧胆,引致全民崩溃(13-14章)。
- 正面典范:迦勒和约书亚坚信神的应许,蒙应许进入迦南。
神学意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