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 然后,亚伦要出来,到耶和华面前的燔祭坛那里,为这坛行赎罪之礼。
* 他要取些公牛犊的血和公山羊的血。
* 将这血抹在坛的四角上。
* 然后用手指蘸血,向空中弹血七次在坛上,使坛洁净,将它分别为圣,脱离以色列人的污秽 。
9. 释放替罪羊 (Azazel Goat):
* 亚伦为至圣所、会幕和祭坛行完赎罪礼后,就把那只活着的(归阿撒泻勒的)公山羊牵上来。
* 他要把两手按在那只活公山羊的头上。
* 承认以色列人一切的罪孽 (awon)、过犯 (pesha) 和他们所有的罪 (chatta),把这些罪归到羊的头上。
* 然后派一个事先指定好的人,把这只羊放生到旷野去。
* 这样,这只羊将担当他们的罪孽到一个隔离隔绝之地。那人要把羊释放到旷野。
10. 大祭司的洁净与结束献祭:
* 之后,亚伦要进入会幕(圣所)。
* 脱下他进至圣所时所穿的细麻布衣服,把它们留在那里。
* 他要在圣所区域用水洗身。
* 然后穿上自己平常的祭司袍出来。
* 他要献上为自己预备的燔祭(公绵羊),也要献上为百姓预备的燔祭(公绵羊),为自己和百姓赎罪 。
* 他还要在坛上烧掉赎罪祭牲(公牛和公山羊)的脂油。
后续处理与参与者的洁净
11. 处理替罪羊者的洁净:
* 那放走替罪羊的人,要洗净自己的衣服,用水洗澡,然后才可以进营。
12. 处理祭牲者的洁净:
* 那些赎罪祭牲(公牛和公山羊)的血曾被带入至圣所行赎罪礼,它们的皮、肉和内脏,都要用火在营外焚烧掉。
* 那焚烧它们的人,要洗净自己的衣服,用水洗澡,然后才可以进营。
核心命令:赎罪日定为永久律例
13. 神圣的安息与刻苦己心:
* 这要成为你们永远的定例:
* 每年七月初十日,你们必须刻苦己心 (deny yourselves, 通常包括禁食祷告),
* 无论是以色列本地人,还是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,都不可做任何工作。
* 因为在这一天,要(通过大祭司的代赎)为你们赎罪 ,使你们在耶和华面前得洁净,脱离一切的罪。
* 这是你们归耶和华的圣安息日 (a sabbath of sole),要刻苦己心 。
* 这是永远的定例。
14. 受膏继任的祭司:
* 将来,那受膏被按立接替他父亲作大祭司的 ,也要穿上细麻布圣衣行这赎罪礼。他将:
关键说明:
1. 背景与重要性:本章是旧约《利未记》也是整个摩西五经的 高潮和核心,规定了一年一度的 赎罪日 (Yo Kippur) 的仪式。发生在亚伦两子因擅献凡火而死(利10)之后,强调进入神圣领域需严格遵守神的命令。
2. 目的与核心词“赎罪”(Kipper): 仪式核心目的是为祭司、全体百姓和圣所本身 进行一年一度的总赎罪 。
Kipper 意为“遮盖”、 “平息”、“涂抹”、“洁净”,通过祭物之血遮盖罪过,平息神的忿怒,洁净污秽,恢复神人关系。这赎罪是 全面 的(人:祭司亚伦及家,全会众;地:至圣所,会幕,祭坛)。
3. “施恩座”(Ato ver\/????): 是约柜的黄金盖子,上有基路伯。神在此向人显现(在云中)。血弹在其上极其重要,象征神赦罪的恩典因血的遮盖而临到。
总结:
《利未记》第16章详述的赎罪日仪式,是以色列宗教生活中最神圣、最核心的事件。它深刻揭示了 罪的严重性(需要血的代价赎罪、洁净圣所)、 神的圣洁(须有遮掩才能近前)、 神的怜悯(提供了赎罪的途径)以及对彻底洁净的需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