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约瑟入狱(2 / 2)

波提乏立即把约瑟押解到王家监狱——那地方专门囚禁被王室定罪的囚徒。约瑟就这样被囚禁在监牢中。

主依旧与约瑟同在,倾身向他施恩,使得他在狱长眼中蒙格外恩惠。

狱长将监狱里所有的囚犯交在约瑟手中,授权他管理,凡狱中事务皆由他负责执行。狱长不去监察约瑟权下的事务,因有主与他同在;凡他所为,主皆使其亨达。

思考一下:

-约瑟拒绝波提乏之妻的根本动机是什么?他的拒绝方式对现代普通人应对试探有何示范?

根本动机:约瑟强调“我怎能作这大恶,得罪上帝呢?”,表明他的抉择核心是 “对上帝的敬畏” 而非世俗考量(如主人信任、法律后果)。他将性犯罪定性为 “得罪上帝” ,凸显信仰高于利益。

现代示范:

果断拒绝:约瑟语言明确(“不从”),行动坚决(“不与她在一处”),避免暧昧;

主动回避:不置身试探环境,如职场中避免单独与异性相处;

宁可牺牲:为保清白宁弃外袍,呼应耶稣“舍一手一眼”的教导。

-本章多次强调“上帝与约瑟同在”,为何神的同在未阻止冤狱发生?这对“苦难中的信仰”有何启示?

上帝同在的本质:非免除苦难,而是 在苦难中赐下内在能力(如监狱中蒙恩、管理权提升)。上帝的同在体现为:

保守品格:约瑟在冤屈中未陷入苦毒,仍尽责管理监狱;

预备道路:监狱经历使他接触法老臣仆,为日后解梦升宰相铺路。

启示:

上帝的应许需经熬炼成就(如约瑟的“星月之梦”终在苦难后实现);

人是要“在黑暗中活出光” ,而非要求上帝立刻平反冤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