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讲到油库爆炸后,全厂职工不等不靠,利用现有条件千方百计恢复生产时,他列举了老张头等老师傅带头攻关、工人们主动加班加点的事例,情感真挚。
当讲到优化药瓶生产工艺,在节约燃油的同时提升合格率时,他引用了具体的数据对比,令人信服。
当讲到自建职工宿舍,从争取批文到组织义务劳动,再到制定公平分配方案时,他着重描述了工人们高涨的热情和由此带来的凝聚力,引起了会场内不少人的共鸣,毕竟住房问题是各厂普遍存在的难题。
他的汇报不仅讲成绩,也坦诚地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技术工人断层、部分设备老化等问题,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思路,如加强内部师徒传帮带、有计划地申请设备更新等。
整个汇报过程,王超逻辑清晰,语言流畅,数据准确,既有大局观,又充满了细节,更难得的是洋溢着一种奋发有为、脚踏实地的精神气质。
汇报结束时,会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地区工业局的主要领导,一位姓赵的局长,特意拿起话筒,点评道:南水县玻璃厂的汇报很好!实事求是,思路清晰,尤其是他们在突发困难面前表现出的那种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精神,以及主动为职工解决后顾之忧、从而促进生产的做法,值得各厂学习借鉴。王超同志很年轻嘛,但汇报得很扎实,说明是沉下心去干了工作的!
这番点评,无疑是对南水县玻璃厂工作的充分肯定,也让王超这个年轻的副厂长,第一次在地区工业系统的众多老资格面前,留下了深刻而积极的印象。
会议间隙,好几个其他县的厂领导都主动过来和马厂长、王超打招呼、交换香烟,打听玻璃厂宿舍建设的具体做法,或者交流技术管理上的经验。
马厂长,你们这位王副厂长,年轻有为啊!
老王,你们那个职工分房的计分办法,回头能不能给我们参考参考?
王厂长,听说你们搞了个工艺改进,燃油消耗降了不少,有空给我们传授点经验?
马厂长脸上有光,应对得体,不时把王超推向前台。王超也不卑不亢,与各位同行交流着,既学习别人的长处,也适时分享自己厂里的一些成功实践。
会议结束后,在返回南水的车上,马厂长难掩兴奋,对王超说:王超啊,今天你这汇报,可是给咱们厂挣足了面子!赵局长的那番话,分量不轻!这下,咱们厂在地区算是挂上号了!
王超谦逊地说:厂长,这都是您领导有方,是全厂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。我也就是把大家做的工作总结汇报了一下。
该是你的功劳,就是你的功劳。马厂长摆摆手,语气认真,通过这次汇报,地区局领导算是记住你了,也记住了咱们南水县玻璃厂。这对我们厂以后争取项目、申请支持,都是有好处的。
回到厂里,地区工业局会议上的好评很快就在小范围内传开。工人们听说自家厂受到了地区领导的表扬,都觉得脸上有光,干起活来劲头更足了。尤其是参与宿舍建设的工人们,觉得自己的汗水没有白流,得到了上面的认可。
傍晚下班,推着自行车走在熟悉的厂区路上,看着车间里亮起的灯火,听着机器熟悉的轰鸣,王超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。
(第二百八十一章 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