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红拢了拢耳边的碎发,微微笑了笑:“不想了。昨天把事情说开,反而轻松了。就像爸说的,日子总要往前过。”她的目光望向远处玻璃厂的方向,带着对未来的期许,“厂里最近任务重,我得把心思都放在工作上。”
将姐姐送到纺织厂门口,看着她汇入上班的人流,王超才转身往玻璃厂走去。厂区里,机器早已轰鸣起来,工人们各司其职,一派繁忙景象。
“王厂长早!”
“早!”
不断有工人跟他打招呼,脸上都带着积极的神色。油料危机解除后,生产全面恢复,大家的干劲儿更足了。
他先到各车间转了一圈。制瓶车间里,通红炽热的玻璃溶液在坩埚内翻滚,工人师傅们手持长长的吹管,蘸取料液,手腕灵巧地转动着,一个个晶莹剔透的玻璃瓶胚便在巧手下诞生,经过退火炉冷却后,变成合格的产品。空气中弥漫着灼热的气息和淡淡的硫磺味。
平板玻璃车间则是另一番景象。炽热的玻璃液从池窑中流出,在巨大的轧辊下被延展成平整的玻璃带,缓缓通过长长的退火窑,逐渐冷却固化,最后被切割成规定尺寸的玻璃板。工人们穿着厚实的工作服,汗流浃背,却全神贯注地盯着生产线。
包装车间里,女工们手脚麻利地将检验合格的玻璃制品用稻草、废纸等材料仔细包裹、装箱,准备发往各地。
看到王超进来,老张头放下手里的活计,笑着迎上来:“王厂长,你看,这生产速度完全上来了!按照这个进度,这个月的任务指标肯定能超额完成!”
“质量一定要把好关,不能光求快。”王超叮嘱道。
“您放心,咱们心里有数!”老张头拍着胸脯保证。
又跟几个车间主任和技术骨干交流了一下生产中的细节问题,王超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。桌上已经放着一叠需要处理的文件和生产报表。他刚坐下没多久,马厂长就走了进来,手里拿着份文件,脸上带着笑意。
“王超,地区工业局的正式表彰文件下来了,”马厂长将文件递给他,“特别表扬了我们在这次燃油危机中表现出的应变能力和奉献精神,号召全地区工交系统向我们学习呢!”
王超接过文件看了看,心里也感到一阵欣慰。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,更是对全厂职工共同努力的认可。
“这都是大家伙儿的功劳。”王超谦逊地说。
“你就别谦虚了,”马厂长摆摆手,“要不是你当时临危不乱,想出那些土办法维持生产运输,咱们厂这次损失就大了。梁书记和常县长那边,对咱们厂的表现也是非常满意。”
她顿了顿,压低了些声音:“不过,油库爆炸的案子,专案组那边好像还没什么突破性进展,只是提醒各重点单位还是要加强防范。”
王超神色一凛,点了点头:“我明白,厂里的保卫工作一直没有松懈。”
忙碌的一天很快过去。下班回家时,王超特意绕到供销社,用今天秒杀到的物资作为遮掩,取出了一条草鱼和一些时令蔬菜。他想着,姐姐心情好转,家里也该吃点好的,庆祝一下。
回到家,李秀兰看到儿子手里的鱼,又是一阵念叨“乱花钱”,但眼里的笑意却藏不住,手脚利落地开始收拾起来。晚饭时,桌上多了一盆香喷喷的辣椒炒鱼块,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,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吃得有滋有味,欢声笑语不断。
夜幕降临,小院里,王建国听着收音机里的新闻广播,李秀兰就着灯光缝补衣裳,王刚在写作业,王玥带着瑶瑶在一边玩,王超则翻看着那本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,偶尔抬头看看这温馨平和的景象。
远处,隐约传来县文化站露天电影放映的声音,似乎是革命题材的故事片。更远处,玻璃厂和纺织厂加班的车间灯火通明,机器隐约的轰鸣声如同这座小城平稳的心跳。
油库爆炸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,姐姐感情上的小风波也刚刚平息,但生活就是这样,总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向前。王超知道,未来的路还很长,可能还会有各种困难和挑战,但只要一家人心在一起,劲往一处使,就没有过不去的坎。
他合上书,望着夜空中稀疏的星辰,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力量。在这1957年的赣南小城里,王家的故事,南水县的故事,都还在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。
(第二百六十章 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