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七章:风尘仆仆抵洪城
那半个小时的休息,如同漫长煎熬中短暂的喘息。王家人挤在“工农兵饭店”油腻狭小的堂屋里,就着热水啃了些自家带的干粮和鸡蛋,李秀兰又给孩子们冲了点麦乳精。王玥的脸色好了些,但依旧没什么精神。王建国沉默地抽着烟,望着来时的路,不知在想什么。
再次上路,车厢里弥漫着更浓的疲惫和一种认命般的沉默。客车继续在崎岖不平的公路上颠簸,每一次剧烈的晃动都引来乘客们小声的抱怨或无奈的叹息。窗外的景色逐渐变得单调,重复的田野、山丘和偶尔掠过的村庄,仿佛没有尽头。
下午,王刚和王玥终于扛不住,靠在父母身上睡着了,小脸上还带着颠簸带来的不适。王红也闭目养神,眉头微蹙。李秀兰小心地护着两个孩子,自己的脸色也有些憔悴。王超将外套叠起来,垫在车窗边,让王玥靠得更舒服些。
黄昏时分,客车终于抵达了途中一个较大的中转站。所有乘客可以在这做短暂的休息,凌晨时分需换乘另一班车继续前往洪城。车站附近有几家简陋的招待所,早已人满为患。王建国和王超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还有空位的,是一个大通铺房间,男女分开,条件极其简陋,被褥潮湿,空气中弥漫着霉味和汗味。
一家人勉强安顿下来。李秀兰用带来的毛巾沾了热水,给孩子们擦了脸和手脚。晚饭是在招待所旁边的小摊上解决的,清汤寡水的面条,但饿极了也吃得香甜。王刚和王玥到了新环境,暂时忘记了疲惫,在通铺上爬来爬去,被王红低声喝止。
没多久房间里鼾声、磨牙声、孩子的哭闹声此起彼伏,几乎无人能安眠。王超躺在坚硬的板铺上,听着身边父亲沉稳的呼吸和远处隐约的汽笛声,心中对这个时代的交通不便有了更切肤的体会。
凌晨时分,天还灰蒙蒙的就被叫醒。匆匆洗漱,啃点干粮,又挤上了另一辆看起来更破旧的长途汽车。重复的颠簸,重复的汽油味,重复的疲惫。王刚和王玥彻底没了精神,蔫蔫地缩在座位上。连王建国和李秀兰的脸上都写满了倦容。
客车机械地行驶着,穿过一个又一个标注着距离洪城里程的路牌。数字在一点点减小,希望也在一点点累积。下午,窗外的景色开始发生变化,农田逐渐减少,出现了更多的房屋、厂房,路上的车辆也多了起来。
“快进入洪城地界了!”售票员一声吆喝,仿佛给沉寂的车厢注入了一丝活力。
人们纷纷抬起头,望向窗外。王刚和王玥也挣扎着爬起来,小脸贴在玻璃上。远处,一片密集的楼房轮廓慢慢出现在地平线上,烟囱林立,隐约能听到城市的喧嚣。这与南水小城的宁静是截然不同的景象。
客车驶过写着“洪城”字样的破旧牌楼,又驶过一大片居民小镇后,才算是进入了洪城的市区。街道变得宽阔了些,但依旧是柏油和石子混合路面,自行车汇成的洪流叮当作响,偶尔有汽车和卡车驶过,扬起阵阵尘土。路两旁的建筑多是三四层的灰扑扑的楼房,墙上刷着大幅的标语和宣传画,带着浓重的时代印记。行人的衣着打扮,似乎也比南水县要更整齐、更多样化一些。
王刚和王玥看得目不暇接,不时发出小声的惊叹。王建国坐直了身体,目光复杂地扫过街景,这里既有他少年时的模糊记忆,又是他离乡后多年未见的陌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