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人们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渐渐安静下来。一种被信任的巨大责任感,以及厂兴我荣,厂衰我耻的强烈认同感在人群中蔓延。
大会之后,以车间、班组为单位的小组讨论热火朝天地开展了起来。工人们的主人翁精神被彻底激发,一条条凝聚着实践智慧的合理化建议,如同雪片般汇集到厂部。
在制瓶车间的讨论会上,老工人陈师傅提出:我发现供料机每次下料都要等三秒,要是能调整一下角度,至少能省下一秒。别小看这一秒钟,一天下来,能多出不少瓶子呢!
这个主意好!他的徒弟小王立即附和,还有模具更换,要是能提前准备好,两个人配合着干,停机时间能缩短一半!
在平板玻璃车间,几个年轻技工围在一起热烈讨论。年轻技工小张兴奋地说:切割下来的边角料都浪费了,我看可以做些小镜子或者玻璃饰品,还能增加收入!
对对对!另一个青工小李接话,我舅舅在工艺品厂,可以请教他们怎么加工!我还有个想法,咱们可以在切割工序上加个辅助定位装置,这样新手也能很快上手,还能减少废品率。
包装车间的讨论更是热烈。赵大姐提议:包装箱的填充物可以用碎纸代替稻草,既轻便又省钱!咱们车间后面那间空房子可以改成临时纸浆加工间。
还有还有,刘大姐补充,装箱时要是两个人配合,一个递盒子一个装箱,效率能提高不少呢!
甚至连食堂的师傅们都参与进来。炊事班长老王找到王超:王厂长,我们可以把开饭时间错开,让工人们轮班吃饭,这样机器就不用停了。还可以把饭菜直接送到车间,虽然我们辛苦点,但是能帮厂里增产啊!
王超和马厂长如获至宝,立即组织技术科和车间骨干对这些建议进行论证和试验。每天下班后,厂部办公室都灯火通明,大家认真研究每一条建议。
制瓶车间率先试行新操作法。第一天,老陈师傅带着徒弟们调整了供料机角度,果然效率提升了百分之十。第二天,他们改进了模具更换流程,产量又提升了百分之五。工人们看到自己的建议真的被采纳,而且还见效了,积极性更高了。
平板玻璃车间更是惊喜连连。小张他们用边角料制作的小镜子,一上市就供不应求。雷师傅带领技术小组,根据工人们反馈的操作手感,进一步完善了退火曲线,有效降低了玻璃的隐形应力,成品率提高了近两个百分点。
包装车间女工们的新方法也立竿见影,不仅包装速度提高了,破损率还下降了。赵大姐高兴地说:这下可好了,咱们女工也能为增产做贡献!
一时间,玻璃厂里掀起了一场技术革新和劳动竞赛的热潮。增产节约提质增效不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,成了每个工人自觉的行动。那种被尊重、被信任、能够参与到工厂管理决策中来的感觉,极大地激发了工人们的创造力和劳动热情。
短短半个月后,效果开始显现。制瓶车间的日产量稳步提升了近百分之十五,平板玻璃的成品率也提高了近两个百分点,而且工人们的疲劳度并未明显增加,因为许多改进本身就优化了劳动强度。
看着生产报表上不断向好的数据,马清波厂长感慨地对王超说:王超同志,你这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办法,真是用对了!咱们工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啊!
王超看着车间里忙碌而专注的身影,心中充满欣慰。流水线旁,老张头正手把手教徒弟调整设备;包装区,女工们两人一组,熟练地配合着装箱;技术科里,雷师傅和年轻人们热烈讨论着新方案。
不是我的办法管用,王超轻声说,是大家把工厂当成了自己的家。当我们真正信任工人,把他们当成工厂的主人时,他们就会用智慧和汗水来回报这份信任。
这一刻,他深深体会到:当工人们真正成为工厂的主人,所迸发出来的力量,将是不可估量的。玻璃厂这艘航船,正依靠着所有人的智慧和汗水,破开风浪,全速前进。而这种依靠群众、发动群众的方法,也必将成为这个工厂最宝贵的传统。
第二百一十六章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