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1章 稳步推进(2 / 2)

接下来几天,王超的主要精力都扑在了这件事上。他亲自监督记录表格的印制,指导各班组长如何规范填写,检查留样柜的设置。豆制品车间的生产流程,肉眼可见地变得更加规范。

期间,他也抽空去了一趟县印刷厂。果然如赵科长所料,县印刷厂的老师傅看着王超带来的、希望印两种颜色的标签设计图,直接摇头:“王副厂长,不是我们不接,这套色对设备要求高,我们这台老机器,印出来肯定重影,效果还不如单色呢。”

王超没有气馁,道谢后离开。他通过赵科长的关系,将设计图和样品寄往了地区印刷厂询价。几天后,地区印刷厂回信了,报价比县里高出一大截,而且起印量有要求。

“价格是贵了点,但人家印出来的效果,肯定不是县里能比的。”赵科长把回信递给王超,“关键是,这钱厂里能批下来吗?”

王超看着报价单,心里快速盘算着。全部更换肯定不现实,成本太高。他想了想,对赵科长说:“赵叔,您看这样行不行?我们先小批量印一批,就用在新开发的那个小坛装的‘精品腐乳’上,试试市场反应。如果卖得好,再考虑大面积更换。”

“这倒是个稳妥的办法。”赵科长表示赞同,“你跟老马商量一下。”

王超拿着地区印刷厂的报价和自己的想法再次找到马主任。马主任看着报价直嘬牙花子:“这么贵?这得卖多少坛腐乳才能把本钱赚回来?”

“主任,咱们不能光看成本。包装好了,产品附加值就上去了。而且我们只在小坛精品上试用,量不大,风险可控。”王超耐心解释。

马主任考虑良久,最终还是点了头:“那就先按你说的,印一千张试试。我跟吴干事打个招呼,这笔钱从咱们的小金库里出,不走明账,也省得麻烦。”

搞定了标签的事情,王超稍稍松了口气。这天晚上下班,他刚走出厂门,就看见老陈在不远处的巷口对他使了个眼色。王超会意,跟了过去。

“你那些火蒜和香菇,出手了。”老陈低声说,语气里带着一丝兴奋,“比预想的还快,有个在地区机关食堂采买的亲戚,正好需要这些稀罕货给领导换换口味。价钱嘛,火蒜按高三成,香菇按高五成结的。”说着,他又递过来一个更厚实些的布包。

王超接过,入手的分量让他心中微动。“辛苦陈叔了。”

“互利互惠嘛。”老陈摆摆手,随即又压低声音,“那边还问了,这东西能不能稳定供应?量可以不大,但要保证品质。”

王超心中快速权衡。稳定供应意味着风险增加,但也是一条潜在的长期财路。他谨慎地回答:“量不能保证,而且得看机会。我只能这么说,有机会就弄点,品质绝对没问题。”

“成,有你这句话就行。那边我帮你应付着。”老陈显然明白这里的分寸。

和王超分开后,老陈看着他的背影,心里暗自嘀咕:这小子,路子是越来越野了,连南方特产都能弄来,还都是好东西。不过也好,跟着他,自己也能多捞点实惠。

王超没有直接回家,他走到河边,找了块没人的石头坐下。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,泛着粼粼金光。他拿出老陈给的布包,里面除了钱,还有几张难得的糖票和布票。他将大部分现金和所有票证收入系统空间,只留下少量零钱放在外面。

看着缓缓流淌的河水,王超把布包仔细收好。他站起身,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,向家的方向走去。

第一百一十一章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