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章 广州考察日(1 / 2)

第一百零五章:广州考察日

清晨六点,王超在生物钟的作用下准时醒来。老周还在熟睡,鼾声均匀。王超轻手轻脚地起身,完成洗漱后,靠在窗前完成了今日的系统秒杀。

【上海牌手表票一张】,0.01分。

【牡丹牌缝纫机票一张】,0.01分。

【珠江牌钢琴票一张】,0.01分。

三张工业券都是紧俏货,王超毫不犹豫地全部秒下。手表可以自用,缝纫机送人或者出手,都抢手货,钢琴倒是暂时用不上,但先收着总没错。

七点整,考察团在招待所食堂用早餐。今天的粥里加了鱼片,另有一碟肠粉,让来自内地的众人颇感新鲜。

“这米皮真滑嫩。”李大姐小心地夹起肠粉,“咱们那儿可没见过这种做法。”

钱副科长看了看手表:“八点准时出发,今天要去工业展览馆,下午还要跑两个厂,行程很紧。”

工业展览馆位于市中心,是一栋带点苏式风格的宏伟建筑。一进展厅,各种工业产品的展台令人目不暇接。上海产的机床、沈阳的变压器、天津的拖拉机,都是各地最先进的工业成果。

王超在食品机械展区,驻足良久。一台来自上海的自动包装机正在演示,只见工人将一沓纸盒放在进料口,机器就自动完成开盒、装料、封口的全过程。

“这台机器每小时能包装一千盒。”讲解员介绍道,“目前已经在北京、上海的几个大食品厂投入使用。”

王超仔细观察着,机器的运行原理。虽然南水食品厂暂时用不上这么先进的设备,但其中一些机械结构可以借鉴到他们自制的搅拌器上。

“同志,这机器的电动机功率多大?”王超问道。

讲解员看了看说明书:“三点五千瓦,需要专门的动力线路。”

王超点点头,把这个参数记在心里。南水县现在连普通居民用电都还不稳定,更别说专门的动力电了。

在轻工展区,广州本地生产的自行车和缝纫机吸引了不少参观者。王超注意到这些产品的电镀工艺明显比内地产品精致,车架焊点也更加光滑。

“广州的轻工业,确实领先。”钱副科长感叹道,“咱们省里现在连个像样的自行车厂都没有。”

上午的参观,在十一点半左右结束。考察团在展览馆附近的食堂用了简餐,稍事休息后,就赶往下午的第一个考察点——广州机械厂。

这家厂主要生产农机配件和简易机床。一进车间,浓重的机油味扑面而来,车床运转的轰鸣声震耳欲聋。工人们正在加工一批齿轮,飞溅的铁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。

厂里的技术员带着他们参观各个车间。在热处理车间,王超注意到他们使用的一种淬火工艺很特别,能让钢材表面更加耐磨。

“这个技术我们可以学。”王超对钱副科长说,“食品厂的搅拌器齿轮要是能这么处理,寿命应该能延长不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