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超买了一斤,剥开一颗,果肉晶莹剔,汁水丰沛,甜度确实很高。
“老伯,您这荔枝要是能烘干成荔枝干,是不是能多卖些钱?”王超一边吃一边闲聊似的问。
老农摇摇头,叹了口气:“哪有那个本事哟!都是等收购站来收,或者便宜点卖给加工厂,价钱人家说了算,咱也落不下几个。”
王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他找了个树荫下的石凳坐下,慢慢吃着清甜的荔枝。温热的空气中始终飘着那股若有若无的硫磺味,远处疗养院的方向隐约传来人们的谈笑声,透着几分闲适。
这时,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、干部模样的中年人在他旁边的石凳坐下,掏出烟盒递过来一支:“同志,听口音不是本地人?来出差?”
王超接过烟,道了声谢:“是啊,跟着单位过来学习考察。”
“我是疗养院后勤科的,姓何。”中年人自己点上烟,很健谈的样子,“我们从化地方小,也就这点温泉和荔枝还能拿得出手。”
两人便聊了起来。王超顺势问起荔枝干的销售和加工情况。
何科长吸了口烟,略压低了些声音:“跟你说实在的,咱们这儿最好的荔枝干,基本都供应出口或者特需了。市面上能买到的,品质都要差一些。”
“哦?是因为原料不同?”
“那倒不全是。”何科长摇摇头,“关键是加工技术。好的荔枝干讲究的是低温慢烘,火候掌握要精准。咱们这儿好多还是土法子,靠天吃饭,靠经验控温,出来的成品难免参差不齐,不是太干瘪就是容易返潮。”
王超想起系统里那些个头均匀、肉质丰盈的荔枝干,顿时明白了其中的差距。这不仅是原料问题,更是技术和标准的问题。
傍晚回到招待所,老周他们已经泡完温泉回来了,个个脸上红扑扑的,透着舒坦劲儿。
“小王,你没去可真亏了!”老周一边用毛巾擦着湿漉漉的头发,一边大声说,“那温泉泡着,浑身舒泰!我这老寒腿都觉得松快多了!”
王超笑了笑:“明天还有时间,再去体验也一样。”
晚饭后,王超独自在招待所的小院子里散步。月色清朗,远处的山峦在夜色中显出朦胧的轮廓,山腰间的温泉依旧冒着缕缕白汽,像一条条柔软的纱巾,无声地缠绕着沉睡的山体。
他回想白天何科长的话,又感知了一下系统空间里那些优质的荔枝干和腐竹。在这个物资流通还不甚便利的年代,地域性的好东西往往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。如何将自己掌握的资源与市场需求对接,还需要更稳妥的规划和更巧妙的手段。
第二天早上,王超再次去了供销社,买了些小包装的荔枝干和温泉粉,准备带回去给家人和厂里的老师傅们尝尝。结账时,他看到玻璃柜台里摆着几瓶澄澈的荔枝蜜,想起母亲李秀兰平日里操持家务的辛苦,最爱喝点甜甜的蜂蜜水,便也买了一瓶。
回到招待所,正好遇见钱副科长在查看车辆情况。
“小王,回来了?准备一下,我们中午吃完饭就出发,去广州。”
“好的,钱科长。”王超应道,回到房间开始收拾行李。他把要明面带回去的东西仔细归拢好:给家里的荔枝干和温泉粉,给大姐王红买的印着木棉花图案的漂亮头巾,还有那罐给母亲的荔枝蜜。系统空间里,还静静地躺着十几斤他悄悄购入的新鲜荔枝,准备等到家后,找个合适的时机再拿出来。
老周也在旁边收拾,他把那条已经用了好几天的毛巾使劲塞进包里,嘴里念叨着:“听说广州那地方,比从化还要热,我这身板怕是又要受罪喽。”
王超把叠好的衣服,放进包里装好。鼻尖似乎还能闻到那荔枝蜜若有若无的甜香。他想起上次离家时,小妹王玥眼巴巴望着自己的样子,嘴角不由得微微扬起。这次南下,带了这么多南方稀罕特产回去,不知道小弟小妹见了,会开心成什么样子。
当中巴车缓缓启动,驶离从化招待所时,王超透过车窗,最后望了一眼这个被温泉和荔枝林环绕的宁静小镇。老周坐在他旁边的座位上,满足地叹了口气,喃喃道:“这从化,真是个养人的好地方……等以后退休了,能来这儿住上些日子,那就美喽。”
车子加速,窗外的景色开始向后飞驰。下一个目的地,是省城广州。
第一百零三章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