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6章 无声的功勋(2 / 2)

回到家中,已是夜深。王超没有惊动家人,轻手轻脚地回到自己房间。他先将文件袋妥善收好,里面除了提货单,还有赵科长附上的一份简短的、以计委调研科名义出具的物资调用说明,手续齐全,天衣无缝。

心念一动,他向系统空间。那二十只乌鸡和一千斤五常大米安然存放着。是时候让家人也分享一下这份的果实了,虽然他们永远不知道这果实来自何方。

第二天是休息日。王超起了个大早,趁着李秀兰准备做早饭的工夫,他溜进厨房,假意从刚买回来的菜篮子里(实则从空间)拎出两只肥硕的乌鸡。

妈,你看我弄到什么了?王超笑着将乌鸡递过去。

李秀兰正在舀米,回头一看,眼睛顿时瞪大了:乌鸡?这......这金贵东西你从哪儿弄来的?这年头,普通鸡肉都难得,更别说据说更补的乌鸡了。

朋友给的,说是感谢我帮了点小忙。王超沿用一贯的说辞,语气轻松,正好,今天休息,咱炖汤喝,给爸和您补补身子,刚子和玥玥也正长身体呢。

李秀兰将信将疑地接过乌鸡,入手沉甸甸,羽毛乌黑发亮,处理得干干净净,确实是难得的好东西。她看着儿子最近略显清瘦却精神奕奕的脸庞,终究没再多问,只是念叨着:你这朋友也太大方了......那中午就炖汤,再蒸个鸡蛋。

妈,米还有吗?我朋友还给了点新米,说是东北来的,特别香。王超说着,又看似从角落那个半旧的米缸里(实际从空间)开始往外米。那米粒晶莹饱满,散发着淡淡的米香,正是那1000斤五常大米中的一部分。

李秀兰凑过来一看,又是一惊:哎呦,这米真好!粒粒都这么透亮!这得是多好的地种出来的......她抓了一把在手里细细看着,脸上是掩不住的喜悦。对于操持家务的主妇来说,没有比看到优质的粮食更让人安心和高兴的了。

妈,您就放心做吧,以后啊,咱家日子会越来越好的。王超一边米,一边笑着说道。

早饭时,王建国看着碗里金黄的炒鸡蛋和明显不同于往日品质的稀饭,没说什么,只是默默多吃了一碗。王刚和王玥则对中午的乌鸡汤充满了期待,叽叽喳喳问个不停。家里洋溢着一种简单而真实的满足感。

看着家人脸上真切的笑容,王超觉得一切冒险和谨慎都是值得的。改善家人的生活,让他们过得更好,这是他最朴素的愿望和持续奋斗的动力之一。

休息日下午,王超去了厂里一趟,找到张保国,将文件袋交给他,说明了物资的来源和用途。张保国看着提货单和盖着计委红印的说明,手都有些颤抖。

计委协调来的?我的老天......超儿,你这是走了什么大运了?张保国又惊又喜,有了这批料,咱们那个小号搅拌器就能做得更精细,点浆辅助装置的关键部件也能试着做做看了!

张叔,这不是运气,是上面看到了咱们的努力和价值。王超认真道,所以,咱们更得做出点样子来。这批材料宝贵,一定要用在刀刃上。

你放心!我亲自盯着,保证一个螺丝都不浪费!张保国拍着胸脯,干劲十足。

技术革新小组的成员们得知这个消息后,也是士气大振。原本因为项目申请被拒而有些低落的氛围一扫而空,取而代之的是摩拳擦掌、准备大干一场的热情。有了实实在在的材料支撑,他们的研究就不再是纸上谈兵,而是可以动手实现的改进。

几天后,王超抽空去县物资站,顺利提到了那批计划外的钢材边角料和零部件。东西不多,但品质不错,种类也符合他们的需求。当他带着这批材料回到食品厂,交给望眼欲穿的张保国时,这位老工人抚摸那些冰冷的金属,眼中闪烁的光芒,如同看到了最珍贵的宝贝。

太好了!有了这些,咱们就能动手了!张保国立刻召集技术革新小组的成员,开始商讨具体的设计和加工方案。车间的角落里,再次响起了熟悉的划线、切割、打磨的声音,充满了希望的活力。

王超站在车间门口,看着里面忙碌而专注的身影,看着那台已经成为厂里标配、大大提升了搅拌效率的南水牌一号手摇搅拌器,心中笃定。

明路与暗线,家庭与事业,他小心翼翼地平衡着。沿城路事件是一次意外的考验,也是一次机遇,让他更深刻地认识到信息的力量,以及如何在不暴露自身的前提下,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收益。

他阻止了一场破坏,改善了家人的生活,为食品厂争取到了关键资源,也与重要人物建立了更牢固的联系。

无声的功勋,已然铸就。而未来的篇章,正等待着他继续书写。

第九十六章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