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于名义,王超继续道,就按您上次说的,找个信得过的街道维修服务点或者类似的名义。货物运出后,暂时存放在您找的那个城郊小院。后续的清理、翻新和出手,还得仰仗您和那些老师傅的关系。
放心,这套流程我熟。老陈自信满满,打探消息和疏通关节的事情就包在我身上。保管科那边我有熟人,争取提前去看看货。你等我的好消息。
接下来的几天,王超如常管理食品厂,仿佛对物资局的事情毫不知情。而老陈则开始频繁活动,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人脉,很快就摸清了那批积压物资的底细。
他借着帮朋友找旧零件的名义,请仓库保管科的人喝了顿酒,大致摸清了情况:主要是几批不同年份入库、型号混杂的螺丝、螺母、轴承等标准件和小五金,其中一部分因为存放不当有些锈蚀;还有一些是劳保厂处理的瑕疵手套、棉纱口罩;另外就是几套替换下来的旧台虎钳、手摇钻等工具,以及十几张旧办公桌和一批用了一半的账本、墨水等办公耗材。东西确实又杂又旧,但老陈凭经验判断,里面的五金件和工具,只要清理翻新,大部分还是能用的,价值不菲。
同时,老陈也打听到,目前明确表示有兴趣的,只有城关街道的一个小维修组和红星街道的家具厂,前者只想挑点便宜工具,后者则看上了那几张旧桌子。
机会比预想的还要好!老陈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王超,两人商议好了竞拍的策略和价格底线。
正式处理的日子到了。地点在物资局后院的一个闲置仓库。老陈以南城街道综合服务点负责人的身份到场,王超则始终没有露面。正如老陈所料,到场的人不多。物资局的一位副科长主持,简单说明了情况,强调这是处理积压,盘活资产,支持集体经济发展,然后让大家自行察看堆放在角落里的那几大堆物资。
老陈装作随意地打量着,心中却暗自欣喜。这些东西虽然表面破旧,但正如他之前判断的,核心价值仍在。城关维修组的人翻了翻工具,摇摇头。红星家具厂的人则主要围着那几张旧桌子转悠。
察看完毕,副科长让大家出价。城关维修组报了个极低的价格,只想买走那几件他们看上的工具。红星家具厂报了个稍高点的价格,目标是旧桌子和部分还能用的五金。
轮到老陈时,他报出了一个比家具厂稍高,但总体仍远低于物资实际潜在价值的打包价,并且表示所有物资一次性清走,不留麻烦。
这个价格一出,副科长明显有些意动。一次性清空,省时省力,价格也还算过得去。另外两家见老陈这边志在必得,也没有再加价的意愿——在他们看来,为这堆花更多钱不值得。
最终,副科长拍板,这批积压物资归南城街道综合服务点所有。老陈熟练地办理手续,用王超提供的资金支付了款项。他事先租用了几辆带篷的板车,在自己找来的几个可靠人手的帮助下,将这几大堆物资迅速运离了物资局仓库,直接运到了那个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废弃小院。
当晚,老陈来到王超家,把事情经过详细说了一遍。东西都运到小院了,比想象的还要多。我粗略看了下,那些五金件除锈后至少能值这个数。他比划了一个手势,工具也都是好货色,收拾出来绝对抢手。
王超听完,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:辛苦陈叔了!接下来还要麻烦您找几位信得过的老师傅,帮忙清理翻新。该给的工钱一分不能少。
这个你放心,我知道怎么做。老陈点头,等东西整理出来,我就开始慢慢往外放。这批货,够咱们消化一阵子了。
送走老陈,王超站在院子里,深深吸了一口夜晚清凉的空气。这笔生意做得漂亮,既避开了风头,又实实在在地拿到了好处。他仿佛已经看到,经过清理翻新后的这些积压物资将通过老陈的渠道,悄无声息地转化为他和老陈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益,也为他的下一步发展,积累更雄厚的资本。这条在时代夹缝中开辟的道路,在他的谨慎经营下,正越走越稳,越走越宽。
第七十六章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