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章 说亲风波(2 / 2)

超儿这孩子,可真给他爹妈长脸!

王超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他知道不能硬邦邦地直接拒绝,那样会得罪人,要知道造谣一张嘴,辟谣跑断腿,谁知道她们会在背后怎么编排自己,也显得自家不懂礼数。

他抬手制止了两位媒人继续,脸上挤出一个客套而疏离的笑容:张婶,刘婶,劳烦二位跑这一趟,也谢谢苏家和孙家的看重。

他先礼后兵,话锋随即一转:不过,我今年虚岁也才十七,按照现在提倡的新风尚,算是刚成年。厂子里的事情千头万绪,刚刚有点起色,区里领导也寄予厚望,我实在是分身乏术,不敢有半点懈怠。当前的心思,全都扑在工作上,想着怎么把食品厂搞好,怎么对得起领导的信任和工人们的期望。个人问题......确实暂时不在考虑之内,也不敢耽误人家好姑娘。

他这番话,说得滴水不漏。先是点明自己年龄还小,符合晚婚的潜在导向;然后抬出工作重任和领导期望,占据道德和事业的制高点;最后表达不想耽误别人,显得通情达理。

张大嘴一听就急了:十七不小啦!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,老大都会跑了!工作要紧,成家也要紧嘛!成了家有个贤内助,更能安心搞事业不是?那苏家姑娘......

刘婶也赶紧帮腔:王副厂长,孙老师最是体贴人,肯定能支持你工作!先处处看,不着急定下来嘛!

王超不为所动,语气坚定但依旧保持着礼貌:张婶,刘婶,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。但我主意已定,近几年内都不会考虑个人问题。厂子正在发展的关键时期,我必须全力以赴。麻烦二位回去,替我谢谢苏家和孙家的美意,也替我表达歉意,就说王超年纪轻,资历浅,担待不起,请他们另觅良缘。

他一直保持着客气,但拒绝的态度非常明确,没有丝毫转圜的余地。

两个媒人面面相觑,她们没想到王超如此年轻,态度却这般坚决老成,一点不像个毛头小子那么好糊弄。张大嘴还想再挣扎一下,看向一直没说话的王建国和李秀兰:建国兄弟,秀兰妹子,你们看这......孩子年轻不懂事,这多好的机会啊......

王建国把烟头在地上摁灭,站起身,声音不高,却带着一家之主的决断:超儿的事,他自己做主。他既然说了近几年不考虑,那就不考虑。我们做父母的,支持他先把工作干好。 经历了儿子这段时间带来的种种变化,王建国如今对王超的能力和判断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。

李秀兰见丈夫发了话,也松了口气,对着两位媒人歉意地笑笑:他张婶,刘婶,孩子一心扑在事业上,我们......我们也不好拖他后腿。真是对不住,让你们白跑一趟了。

连家长都这么说了,两个媒人知道再说下去也是自讨没趣。张大嘴悻悻地撇撇嘴,嘀咕了一句:得,算我白忙活。 刘婶则勉强维持着笑容:既然王副厂长志向远大,那我们就不打扰了。以后要是改了主意,随时找我。 两人这才一前一后,在邻居们意犹未尽的目光中离开了王家小院。

围观的人群见没热闹可看了,也渐渐散去,但关于王家儿子被两家争抢说亲、又被他一口回绝的谈资,想必会在未来几天里,继续在南水城的街巷间流传。

院子里终于恢复了清净。王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感觉比在厂里盯一天生产还累。

李秀兰看着儿子,有些心疼,又有些骄傲:你这孩子,回绝得这么干脆......那苏家和孙家,条件听着是真不错。

王超笑了笑,搀着母亲的胳膊往屋里走:妈,好姑娘多的是,不急在这一时。你儿子我现在可是副厂长,眼光得放长远点。再说了,我现在真没心思想这些,厂里一堆事,后面还有大计划呢。

王建国看了儿子一眼,难得地露出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:做得对。男人先立业,后成家。你现在根基还不稳,贸然结亲,未必是好事。 他显然想得更深一些,担心儿子被复杂的人情关系牵绊。

王超点点头,知道父亲明白其中的利害。他回到自己那间小小的东厢房,关上门,将外界的喧嚣彻底隔绝。说亲风波只是一个小插曲,提醒着他名声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,还有各种意想不到的关注和麻烦。他必须更加谨慎,更加专注。

意识沉入系统空间,看着里面储备的物资和今天秒杀到的几样东西,他的心情很快平静下来。相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姻缘,这些实实在在的资源,以及赵科长透露的关于积压物资的信息,才是他当前最需要把握的机遇。

他铺开纸张,开始梳理思路,规划下一步如何与老陈合作,在那场即将到来的清理积压中,为自己和家庭,谋取最大的利益。未来的路还很长,他不能被任何无关紧要的事情分散精力。

第七十五章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