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崇祯: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> 第349章 蒸汽机+御驾回京

第349章 蒸汽机+御驾回京(1 / 2)

金采听闻后陷入回忆,但面上的表情多是不解,崇祯怕他想不明白。

吩咐李若琏去找驿丞,要个炉子跟水壶来,当打现场烧给金采看。

崇祯老早就想搞蒸汽机了,但这玩意是个大工程,光靠他一个人手搓的话。

这辈子恐怕都搓不出来,还得培养一批喜欢创新的人,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行。

自己再从旁指导,做个简易的蒸汽机问题不大,主要密封的问题不太好解决。

至于船用的大型蒸汽机,可能会需要十几年的时间,首要是先搞出一台样机。

后续革新就会快很多,至于用哪些人来搞科研,崇祯连人都想好了。

宋应星、金圣叹这类,善于接受新事物之人,是最好不过的人选了。

很快,一个炉子被库子抬了上来,上面的铜水壶正冒着热气,壶口还有个小铜片盖着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水很快便被烧开了,壶口传来了阵阵如同口哨的声响。

库子打算倒了这壶水,崇祯挥手让其退了下去,金圣叹看着水壶冒着热气的口。

当水壶里的水开了后,壶盖突然被顶起来了一点,然后又因为重力砸了下去。

铜盖传出清脆的回响,金圣叹看后皱眉思索着,但这玩意他真是第一次见。

不一会,壶盖又被顶了起来,随着水壶中的蒸汽越来越多。

壶口的响声更尖锐了,壶盖频频被顶了起来,有商人唤道:“水烧开了,还不提走?”

李若琏转过头手握刀柄,目光阴狠的盯着刚才那人,那商人被盯得脊背发毛。

匆匆跑上二楼客房去了,金圣叹看了半晌也想不明白,这壶盖被顶起来有啥用吗?

抬起头用疑惑的目光看着崇祯,询问道:“这壶盖顶起来,有什么作用吗?”

崇祯张开双手作环抱状道:“假如,有个超大号的水壶,里面的水烧开的话。”

“这顶壶盖的力气,是不是会变得很大?那这个力能收集起来用吗?”

金圣叹想到了水车,苏州府那边水网密集,水车更是多如牛毛。

当地百姓,多会采用水车用来拉磨,被他们那的人称为水磨,只需改变力的方向就行。

经崇祯一点拨,金圣叹指着水壶惊喜道:“这、这、这……,这能用来推磨!”

“这可太神奇了,等考完试回家后,我要做个超大号的水壶试试。”

崇祯一拍额头,好家伙!你就想到个推磨了呀!

你就不能有点出息,想到推车、推船之类的,看来还是要好好指导一番才行。

想到此处崇祯引导道:“若是给磨盘装上密集的棍子,再竖着放一个同样的磨盘。”

“棍子正好卡上,推动磨盘转动之时,推磨的这个力会变成什么样?”

金圣叹不停的挠着脑袋,显然他想到了些什么,但是一时间好像不能完全消化。

改明回京后,让匠人给他做个小木船,装个后世的船浆送给他。

兴许,凭借一些实物的观察,能让他更好的设想到什么。

突然!金圣叹惊叫道:“我知道啦!还能用来抽水,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。”

“没错!这个可以做一个试试,等考完试了定要试试,真做成了就能造福乡亲父老了。”

崇祯很是意外,没想到他还真能想到,蒸汽机最早就是用来抽水的。

主要是给矿洞里抽水,严格意义上并不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,他只是做了些密封等改良。

密封的话选用橡胶就行,而这个时候的东南亚还没有橡胶树,还在南美的巴西丛林中。

不过有个地方能弄到橡胶,那就是新疆天山脚下,那里有天然的橡胶草。

只是含胶量并不高,且延展性与耐高温都不如树橡胶,不过那都不是事硫化一下就好了。

现在的西域,是由叶尔羌汗国掌控着。好在,河西走廊还牢牢的控制在明廷手中。

即武威、张掖、酒泉三地,朝廷在这里设置了甘肃镇,乃九边重镇之一。

那里驻有重兵,时常与南下的漠北蒙古冲突,和硕特部正在进攻青海与西藏。

建奴灭掉之后,哈密卫就是崇祯的下个目标,之所以心心念念收回哈密。

并不是因为那里有热巴,而是那里有全亚洲最大的硝矿,做火药最主要的成份。

而且新疆还适合种棉花,硝化棉想想都让人激动,不过暂时还不能树敌太多。

先把威胁最大的建奴先解决掉,然后调兵进攻哈密,将之彻底掌控在手中。

无论是橡胶草还是硝矿,或者种棉花都必须收回来,还有汗血马也是从那边进来的。

至于蒸汽机,这玩意做出来放到船上,就是为收复台湾,与旧港宣卫司准备的。

哪怕有自己帮忙,蒸汽机这玩意没个十多二十年,不可能做到那么大的动力。

何况,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忙,不可能一直盯着蒸汽机,再说了自己也只是知道个大概。

只能靠新兴人才组建团队,自己再从旁给出指导意见,蒸汽机也许能早点做出来。

崇祯对金圣叹道:“这种往复做工的器械,作用远比你想象的大,它还能用在很多地方。”

“此去京师赶考,考试就用心好好考,不要再跟考官闹着玩了。”

“别等下,张人瑞的名字又不能用了,你都三十多岁的人啦,也老大不小了。”

金圣叹正经躬身拱手道:“谢过老爷,老爷教诲的是!晚生定当尽力而为,晚生告辞了!”

说罢,也不等崇祯同意,转身就蹬蹬的跑回了楼上,‘砰’的一声关上房门。

王承恩在一旁道:“爷,此人好生无礼!让李指挥使去教训他一顿,让他长长记性才好!”

崇祯轻笑着摇头道:“王伴伴,你这人好生小心眼!动不动就要教训人!”

“人家金圣叹,又不知晓你我身份,能躬身拱手就不错啦!你何必为一书生置气呢?”

王承恩赶紧起身道:“爷,您教训的是!是老奴多嘴了,老奴这就掌嘴!”

崇祯抬手道:“行啦,行啦!吃完没?没吃完坐下吃饭,吃完了就上楼去收拾下房间。”

王承恩应了声,起身去楼上收拾去了。赶了一天的路,皇爷想来是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