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5章 当场结算(2 / 2)

张员外频频顿首道:“很好,很好!没想到刚存完银子,就能拿回去八千两。”

周掌柜面露笑意道:“咱们两家,生意上往来这么久了,这点信任还是有的。”

“既然张兄您还满意,那还望张兄在您圈子里,多多宣传一番惠民局的钱庄!”

看着银箱,全部被搬进那玻璃门面中,张员外拱拱手道:“好说,好说!那咱就先走啦。”

周掌柜摊手道:“张兄您请便,周某送送您!”

张员外抬手阻止道:“留步,可不敢劳您大驾!我还指望着明年拿利息了,哈哈哈!”

门口围观的百姓,将两人的对话与交易,全都看在了眼中。

十万两银子,最终只算了九千余两的损耗,不到一成的火耗率,这真的算很良心了。

搁别的钱庄,火耗少说收个两成还算低的,狠一点的敢叫三成火耗。

其实,市面上流通的银子,就算掺假它也有个度,基本上含三成铅锡的银子。

完全就没必要熔炼了,很多人用肉眼就能分别,这种银子都是拒收的。

只有保持在一成左右,肉眼不可辨重量上也真假难辨,这种才是主要流通的白银。

但是,钱庄就这样收两成火耗,你爱存不存随便,反正到哪里问都这样。

这也是百姓、富户们,宁愿自己挖地窖藏银,也很少将银子存去钱庄的道理。

若是每个钱庄,都能做到像惠民局这般,公开透明还仔细的话,钱庄这生意是很好做的。

只不过如今的钱庄,靠的就是放贷业务,存银子的话很少,除非是特别的大单子。

贷款对象基本还是富商,他们做生意流通用,普通百姓是很难贷到钱的。

除非,你有什么传家宝之类的做抵押,不然的话想都别想。

人家钱庄,都是一个商帮的人在做,大家都沾亲带故的,口径基本都是统一的。

谁曾想到,突然蹦出个惠民局,抢他们钱庄的这份生意,还只能捏着鼻子认了。

想想就知道有多委屈,钱庄委不委屈百姓们不知道,他们只知道这里存银子不错。

虽然,一万两以下的存银,不给利息还收少许火耗,但放在这里他安心呀!

一时间,百姓、富商都回家取银子去了,还有些头脑比较聪明的。

几人将钱凑到一起凑一万两,再送来惠民局存钱,要求存根写几个人的名字。

这才被周掌柜察觉不对,他感觉这有点怪,但又说不上来哪里怪。

将这事禀明皇帝后,崇祯看到也是忍俊不禁,真是哪里都有点子王!

这特么的妥妥的集资呀,薅起我的羊毛来了?这事倒不如后世那般,一定要判定违法。

但还是要明确责任方,不然容易闹出官司,平白为各地官府增加工作量不说。

他们还不会审理这种,涉及金融项目的案子,因为大家都读的四书五经、儒学经典。

将处置方式写好,锦衣卫送到周掌柜手上,让其按照上面执行就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