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奴摘桃子拿下中原后,就开始闭关锁国,销毁火器自废武功。
华夏最早的二十八连发自生火铳,比最早的机枪早了近两百年,只要肯潜心研发。
打到红夷人的老巢,最多就是十年的事。哪知这帮蠢货压根,只喜欢跑马圈地加享受。
而此时的京师文渊阁,几大阁老聚在一起,激烈的探讨着什么。
只见程国祥争辩道:“税银税粮只是暂时调用,陛下说话向来算数,你们有何好怕的?”
杨嗣昌将手中茶杯,重重放在桌案上,拍桌怒道:“本官乃首辅,绝不同意此议!”
“兵部今年发往辽东的粮饷,还有六月战事的抚恤,都尚未结清如何能截留税银、税粮?”
程国祥也是针锋相对道:“陛下都说了,只是短暂借调,待陛下回京后就补上。”
杨嗣昌嗤笑道:“兵部给你来管咯!你户部不是有银子吗?你自己去填窟窿吧!”
礼部尚书林欲楫道:“两位阁老别吵了,都是为陛下做事,没必要闹得面红耳赤的!”
“这样,两位阁老各退一步。陛下要借调税银、税粮,不同意就是抗旨不遵!”
“同意的话,又与国策背道而驰,理论上咱们该劝阻,但陛下说过凡事要灵活处置!”
“今年河南确实遭了旱灾,这在之前各地题本中,就已看得明了做不得假。”
“粮食借调确实省力了,不用运到京师再运往灾区,只有税银之事嘛……”
程国祥暗自撇了撇嘴,他可太清楚这些人要说什么,都惦记太仓里那点银两。
毕竟,都在等着银子用,而掌管银子的又是他程国祥,别人想从他这拿银子。
除非陛下御批,或者内阁与陛下共同商议,且都举手通过才能拿到。
这时,崇祯人都在河南,御批自然不能实现。
那就只能从程国祥这里,看能否弄出来一些, 再有三个月就要过年了。
过完年就需要,筹备陛下的万寿节了,三十岁的整寿,必须是要大办的。
虽然,崇祯表示过省点银子,用来开设恩科。但那是陛下一人之言,做臣子的你要真信。
皇帝虽然不会有意见,这事搁礼部看来,就是大不敬之罪。
新任内阁成员,吏部尚书傅永淳,则老神在在不发表看法。
恩科之事,这是陛下金口特批过的,程国祥也把银子拨出来,各地正在举办恩科秋试。
明年万寿节之时,在奉天殿举行殿试,他的任务就算圆满完成了。
所以,他很理智的没有参与到,程国祥与杨嗣昌的争执之中,反正这也不关他的事。
至于,今年过年的宴会,年底各部大臣的赏赐,等陛下回京再处理也不迟。
他只需起草好方案,到时候拿给陛下御批就行,别的事情他一概不参与。
毕竟,去年的裁撤冗余官员,他就得罪了很多人。
抱紧陛下大腿,跟程国祥这个钱袋子,才是他现在该做的事。
他要做能臣,而不是谁都不喜的孤臣。陛下将裁撤冗余交给他时,就已经总结出了经验。
工部尚书则很少参与,这些勾心斗角之事,哪怕圣旨抽调湖广的岁铁,他也不曾管过。
那些铁都是户部收的,不管是做火枪、火炮,还是甲胄、兵器,都会有定量的。
见林欲楫也站在杨嗣昌那边,程国祥果断捂住胸口道:“哎呀!心好痛!快,给我拿药!”
程国祥心想,赖不过去就先拖拖时间,等陛下回来再决定,拿多少银子出来。
按理说,从收商税开始相较于之前,户部太仓的银子,确实要多了不少。
都与农税持平了,但程国祥这人吧!勤俭都成了他的习惯,让他拿钱跟要他命差不多。
众人一看程国祥又玩这招,怒声道:“行啦!别老装病,每次都用这招你不能换换?”
程国祥见这招不管用了,也是尴尬的挠挠头道:“杨阁老,你看这样行不行。”
“待陛下回京,只要陛下点头同意,抚恤、军饷、粮食,兵部要多少就给多少。”
杨嗣昌皱眉道:“难道陛下一直不回来,你就让边关将士,饿着肚子守城吗?”
“这是要出大事的,难道非要等到部队哗变,到时候罪责你来承担不成?你担得起吗?”
程国祥思虑再三道:“先拨部分粮食去辽东,宣府与大同两地,陛下说他们种土豆了。”
“户部下发调令,让两地总督自行筹措军粮,土豆便宜又好吃,这你们是知道的。”
杨嗣昌气得手指着程国祥,怒道:“此事,老夫不管了!部队若哗变你程国祥难辞其咎!”
林欲楫出来打圆场道:“诸位,都是为朝廷做事,别伤了和气!想必,陛下很快就回了。”
最终,经过几人商议,截留湖广北上的岁铁,粮食与税银。
户部足额给付辽东粮饷,宣府与大同两镇,则调拨部分饷银,理由是暂时没打仗了。
三部和谈后,这两镇确实没了军事压力,只需维持互市安全,多数时候只是在练兵。
将该发的文书、粮饷都拨付后,内阁各部大臣又开始,各司其职不再争执。
崇祯收到户部回信,已是六天后了,发往各地的户部文书,都在快马加鞭的送达。
过了月余的时间,第一批送过来的生铁,已经到了洛阳福王府。
王庄滩的水力锻锤,已经立起来一座了,人工运河挖通后,再给水车调个位置就行。
福王府被崇祯当成了仓库,除了每日所用生铁,运往王庄滩加工外。
其余都被严格管控起来,晋城的焦煤通过孟津渡,也在持续不断的运过来。
期间,崇祯还去了河南中部,各城指导冬小麦种植。
并严令各地官府,在明年雨季来临前,务必挖好足量的大、中型水库。
既然知道明年干旱会更严重,那就只能提前挖好水库,能蓄一点水就得一点水。
至少,干旱来临之时,不会颗粒无收。百姓能收到粮食,才不至于大面积卖地。
若是依然不够生活,也有惠民局兜底,低息借贷供百姓活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