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祯的本意是,调卢象升的宣府步兵,前往支援松山战场。
收到建奴撤军的消息,崇祯也乐得坐享其成,黄台吉胆子小不敢打,正合了崇祯的心意。
建奴的西路大军攻独石口,其目的也只是拖住宣府援军,好让黄台吉集中军力攻松山。
黄台吉未曾料到早在两年前,崇祯就在布局漠南蒙古,他以为丢的只是漠南蒙古。
实际就是为了等这次战役,黄台吉今日的种种被动,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准备了。
而建奴仓促进攻明廷,只是因为实在没有粮食了,土默特部万余残废要养着。
打不过撤军,就只能往朝鲜掠夺了,将他们粮食先借过来应急。
至于朝鲜人会不会饿死,则不在黄台吉的考虑之内,你弱就要承受被掠夺的结果。
在崇祯十年,朝鲜就投降了建奴,以建奴视角来说的话,朝鲜是他们的藩属国。
上国找藩属国要的粮食怎么啦?若不给大不了再派兵打你一次,打不明廷还打不过你吗?
洪承畴的题本跟祖大寿的奏本,前后相差不过一日,便送到了崇祯的御桌之上。
崇祯拿起题本仔细看着,看到洪承畴并未率军追击,崇祯忍不住嘴角微微上扬。
果然,洪承畴还是如此谨慎,题本上的黄纸写着类似于目录的东西,直接被崇祯给丢了。
以前的崇祯怠政,多数只看个概要就批了,很多事情并未了解详细。
就比如强行催促洪承畴,寻机与建奴决战的圣旨,但凡正常一点都不会这般干。
此次,崇祯未再插手其中,松山战场并未传来大败,不仅守住了伤亡还不多。
看完通篇题本后将之放下,又拿起了祖大寿的折子,虽然两份折子不是同时发出。
但崇祯收到都是在四日后,题本是较为正式的公文,传递流程较为繁琐。
祖大寿的折子,却是直接递到崇祯手上的,看到祖大寿想进京问安。
崇祯皱眉思索其用意,看来祖大应该认识诏书上的印章,不然洪承畴为何没说要搬师。
一个总兵,却想着回京问安,这怎么说都有点讲不通。
崇祯笑着对王承恩道:“你看,祖大寿跟人精一样,他时时刻刻想着的都是地位。”
王承恩只是默默的听着,并不发表任何看法,他明白皇爷只是想说而已。
他听着就是了,发表看法则有僭越的嫌疑,除非皇爷指明让他发言。
见王承恩躬身听着不说话,崇祯摇头道:“不用这般严肃,说说你对祖大寿的看法!”
王承恩低着头道:“回皇爷话,奴婢也不懂军事呀!”
崇祯笑骂道:“你是不懂军事,但你懂人心嘛!朕都说了,咱俩之间不必这般拘谨。”
王承恩脸上堆着笑道:“皇爷,奴婢知罪。奴婢的愚见是,不能让其进京!”
崇祯点头示意其接着讲,王承恩整理一番道:“祖总兵,定是认识传国玉玺的。”
“但是,他又不太确定是否为真,进京不过是想打探一番。”
“若是传国玉玺为真,他便做些什么表表忠心,若是为假的话探明实情他也不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