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 手榴弹(2 / 2)

崇祯淡然一笑:“二位勿急!此物名‘手榴弹’,半月之内加紧赶制,每部能得五千之数。”

“二位只需在军中,筛选臂力最为强劲者,专司投掷手榴弹即可。”

“炸药包则不同,需待建奴八旗精锐尽出时,方才可以动用。”

二人躬身领命,崇祯又详细交代了,炸药包与手榴弹的战术,要点及注意事项。

二人听得连连称是,心下暗惊陛下从何处,知晓如此多军械秘要的。

鉴于军器局官员,有贪墨火药的前科,崇祯派了锦衣卫,去查验铁料仓库。

回报称铁料存量无恙,并未遭贪官盗卖,崇祯这才感觉心下稍安。

若连造手榴弹的铁料,都被贪墨了的话,则诸事皆休矣!自己去万岁山(景山)得了!

崇祯随即亲至铸造坊,询问匠作头每日能产几枚。得知即便抽调半数造炮匠人。

每日产量,最多也不过三百之数。但此战的需求甚巨,日产量最少需达到一千之数。

崇祯当即下旨:暂停军器局造炮,全力转产手榴弹;同时,兵仗局调拨半数匠人协同。

此招也实属无奈之举,明代匠户属于贱籍,匠人数额较为固定,短期内无法快速增补。

崇祯面露凝重,对匠作头沉声道:“半个月之内,若能超额完成,每人额外赏银十两。”

虽然明知内帑空虚,这大饼也须先画下。至于银子的事,容后再想办法去筹措吧。

崇祯再次严令道:“即刻起,停办一切无关事务,全力赶造新型手榴弹。

在现场仅待了片刻,崇祯就急得头皮发麻。只见两匠协同,压模、浇铸、冷却、取件。

再经过仔细打磨,耗时近半个时辰,才做两枚粗坯。

四十余名匠人,每日能生产两百已是极限!如此低的效率,万枚之数确实堪忧。

崇祯召来匠作头,指点道:“朕观察了片刻,你们一次只浇一沙范。”

“若是在一个沙范内,同时埋入四个模具,开设两处浇筑口,由两人同时浇铸。”

“待其冷却之时,于旁边另外制备新沙模,不知这样是否可行?”

“分十余人专职浇铸、取件,然后十余人负责粗磨,其余之人负责精修。”

“大家各司其职,互不干扰的循环往复,效率便可大幅提升。”

匠作头听完皇上,连比带画的描述,眼睛一亮跪地高呼道:“陛下,此法甚妙!”

这话听着就舒坦!崇祯不顾铸造坊内高温炙烤,亲自盯着匠人依新法试产。

半个时辰后,制作的效率果然高不少,已经浇出百余粗坯,只待精细打磨即可使用。

证明此法确实好用!洪、孙二人恭立在一旁,看得心里暗自诧异!

陛下怎会对这匠作之事,也能如此精通呢?

崇祯叮嘱匠作头,加紧生产手榴弹壳体。在熔炼铁水时加些萤石,能助铁水析出杂质。

又命随行太监,即刻前往皇家冰窖取冰,制成冰水供匠人饮用。

每半个时辰分发一次,务必保障“手榴弹”生产无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