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若不能将其雷霆击溃,大明的根基必将动摇!乃至,有可能会亡国灭种!”
阁臣们面面相觑,脸上满是不解,在几人看来,大明虽逢时艰,但远未到亡国的地步。
他们又怎能理解,眼前这位皇帝,可以清晰地看到,历史的车轮正逐渐划向深渊!
崇祯深深呼出一口浊气,定了定神道:“诸位爱卿,不必再劝!”
“太子留守京城,若是……朕真有个万一,尔等便辅佐太子南迁,定要延续大明国祚!”
崇祯的目光投向程国祥,又看向其他几人恳切道:“此次亲征,后勤粮草便是命脉。”
“望诸位精诚合作,若有人拖了朕的后腿,朕归来之日定严惩不贷!”
“当然,此战所需之粮草,若是督办得漂亮,朕也绝不会吝啬封赏!诸位可曾明白?”
见皇帝心意已决,众阁臣只得叩首领命,心事重重地退了出去。
内阁会议一散,崇祯立刻命王承恩,将大明堪舆全图,挂在旁边的木架上。
崇祯站起身,踱步至堪舆图前,目光死死盯住两个点——墙子岭与青山口。
根据记忆,再考虑到兵力问题,墙子岭只能暂时不管,但青山口必须夺回并死守!
方能完成关门打狗,否则此次围剿建奴,便成了贻笑天下的笑柄。
据史料记载,建奴正是由此破关,兵锋直指良乡、涿州,进而围困高阳……
必须派一员大将,去堵住这个口子。而且,这注定会是一场,惨烈的夺关阻击战。
崇祯本意派洪承畴前往,但想到此人日后名列《贰臣传》,心里便是一阵膈应。
虽知其能力出众,投降亦是事出有因,但将如此重任托付给他,终究难以完全放心。
“唉……!”崇祯暗自长叹一声,想要真正复兴大明,短期内可真难。
当务之急,是粉碎此次建奴的劫掠,否则山东济南,被屠灭全城的惨剧恐难避免。
崇祯重新回到御桌前,提起圭笔紧锁眉头,继续完善庞大的救国计划。
内政、军事、民生、科技……千头万绪,仅是想想,崇祯都感觉浑身刺挠。
不自觉伸手挠头,却碰到头上的乌纱翼善冠。难道这便是,欲戴皇冠、必承其重吗?
不知过了多久,王承恩轻步上前道:“皇爷,孙传庭、洪承畴已在殿外候旨。”
崇祯放下圭笔,抬首道:“宣。”
二人快步走入暖阁内,恭敬的行了跪拜大礼,崇祯绕过龙案,亲手将二人扶起。
这突如其来的礼遇,让孙、洪二人受宠若惊,一时不知皇帝用意。
崇祯并未理会二人,转头看向王承恩,吩咐道:“去,传御医。”
王承恩一愣,虽不明所以,还是立刻领命而去。
崇祯回到龙案后,一边书写一边等待。暖阁内炭火噼啪作响,气氛甚是微妙。
很快,御医匆匆赶到,行礼后正欲上前,为皇帝请脉。
崇祯抬手阻止,指向一旁的孙传庭,语气平和道:“给孙侍郎,瞧瞧他的耳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