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顿了顿,目光平静地扫过评委席,尤其在璃月和那位科技官员脸上略有停留。
“那些失落的文明,它们或许在技术上落后,但它们对宇宙的认知、对生命的思考、留下的那些无法用现有科学完全解读的符号与遗迹……比如百慕大……”她恰到好处地提及了这个敏感词,注意到璃月的笔尖微微一顿,“或许正隐藏着不同于我们现有科技树的、另一种理解世界和能量的方式。了解它们,不是为了回归过去,而是为了拓展未来的可能性,避免我们在单一的科技路径上走入……未知的歧途。”
她没有直接抨击月宫,而是提出了一个“补充”和“警示”的视角,既展现了学识,又巧妙地将自己与“未知”、“可能性”联系起来。
科技官员皱了皱眉,但没有立刻反驳。
另一位评委,一位以犀利着称的文化学者追问:“你提到‘另一种可能性’。但月宫的秩序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和效率之上。你所谓的‘另一种可能性’,是否意味着对现有秩序的一种……潜在的不认同?”
这个问题更加尖锐。
罗宾依旧从容,她轻轻抬手,做了一个极其优雅的手势,仿佛在描绘一个无形的图案:“秩序是文明的骨架,但多样性是文明的血肉与灵魂。我并非质疑秩序的必要性,而是认为,一个真正强大的文明,应该能够包容并理解其内部的‘异数’,甚至能从‘异数’中汲取新的养分。就像宇宙本身,既遵循物理法则,又充满了超越我们理解的奇妙现象。真正的强大,在于掌控,更在于……理解与包容。”
她的回答,既维护了月宫的“秩序”前提,又巧妙地为自己代表的“异数”争取了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。智慧的光芒在她眼中闪烁,与她惊人的美貌交织,产生了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说服力。
接下来的才艺展示,罗宾没有选择歌舞。她只是走到殿堂中央,闭上眼,深吸一口气。随后,她开始了一段极其缓慢而富有韵味的动作,像是某种古老的冥想术,又像是她在密室中编创的“信息舞蹈”的简化版。她的动作幅度不大,却每一个定格都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美感与力量感,仿佛在用手势和身体语言,诉说着关于时间、智慧与生命的故事。她周身似乎萦绕着一层极其微弱的、难以察觉的能量场,让靠近的人不由自主地感到心神宁静,又带着一丝探究的欲望。
表演结束,殿堂内一片寂静。
片刻后,主评委才缓缓开口:“很……独特的展示。妮可·罗宾女士,你的观点和你的……存在本身,都令人印象深刻。”
初选结果将在稍后公布。罗宾微微欠身,从容退场。她能感受到背后那些复杂的目光——好奇、忌惮、欣赏,以及来自莉莉丝那道毫不掩饰的、带着竞争意味的锐利视线。
她知道,自己成功地在月宫这个舞台上,投下了一颗不容忽视的石子。这仅仅是开始,真正的较量,还在后面。而她手中掌握的,不仅仅是美貌,更是智慧、秘密,以及一份敢于直面未知的勇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