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章 月宫的面纱(1 / 2)

穿梭艇穿越地月空间的旅程,平稳得令人不安。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,没有剧烈的过载,只有窗外星辰位置的无声变幻,以及脚下那颗蓝色星球逐渐展露的完整弧线。娜美坐在特制的适应性座椅上,沉默地注视着那片她曾纵横驰骋的海洋,如今在宏观视角下,只是镶嵌在星球表面的一块巨大蓝宝石,美丽,却似乎触手可及,又遥不可及。

布琳显得有些紧张,双手交叠放在膝上,不时整理一下并不得体的、她特意带来的加勒比特色香料样品盒。唯有罗宾,神情一如既往的平静,她的目光掠过舷窗,更像是一位考古学家在审视一片新发现的遗址,冷静地记录着每一个细节。

降落的过程同样无声无息,仿佛只是从一个房间进入了另一个更大的房间。当舱门滑开,一股混合着清新植物气息与某种难以言喻的、洁净能量感的空气涌入。眼前豁然开朗,她们正式踏足了月球“白玉京”。

与全息影像中看到的震撼相比,亲身体验带来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压迫感。通天巨柱支撑起浩瀚的人造天穹,模拟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,将下方错落有致的生态园区、流淌的溪流和奇花异草照耀得生机盎然。空中,流线型的悬浮车沿着无形的轨道悄无声息地滑过。一切都完美、高效、秩序井然,甚至……过于完美了,缺乏自然界应有的那份随机与“噪音”。

负责接待她们的,依旧是那位气质清冷干练的助理——璃月。她穿着月宫标准的银白色行政制服,笑容得体,语气平和,但每一个眼神、每一个手势都仿佛经过精准计算。

“欢迎来到白玉京,娜美女王,罗宾博士,布琳女士。”璃月微微欠身,“接下来三天,将由我陪同诸位参观交流。我们希望这是一次富有成效的、增进彼此了解的机会。”

参观行程被精心安排。首先是最具冲击力的环节——月宫空港观景平台。

站在透明的强化材料之后,下方是如同钢铁丛林般的港口。巨大的“月冕”号旗舰如同沉睡的洪荒巨兽,其侧舷在修复中依旧可见与“水滴”战斗后留下的、细微却狰狞的疤痕,无声诉说着那场远在柯伊伯带的惨烈。更远处,无数工程舰、运输船、小型护卫舰如同工蚁般忙碌,构建、维护着这支庞大的舰队。

“如诸位所见,”璃月的声音在一旁平静地响起,听不出丝毫炫耀,只是在陈述事实,“我们肩负着守护整个太阳系内部安全的职责。‘水滴’只是第一个探路的石子,更深远的威胁依旧潜伏在黑暗之中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整合太阳系资源,是我们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。”

娜美看着那艘伤痕累累的旗舰,心情复杂。正是这艘船和它的同伴,刚刚粉碎了可能降临地球的毁灭。罗宾则更关注那些船体上运用的技术和材料,与她研究的百慕大遗迹及石松笔记中的某些设想,隐隐呼应。

接下来是月宫中央档案馆。这里没有堆积如山的纸质文件,只有无边无际的、散发着柔和光芒的数据存储晶体阵列,以及悬浮在空中的交互式全息终端。

“这里收录了月球所能收集到的、人类文明几乎所有的历史、文化、科技资料,”璃月介绍道,“我们相信,了解过去,是规划未来的基石。”

罗宾的目光瞬间被吸引。她被允许在有限范围内进行查询。她首先尝试调取了关于“百慕大三角异常现象”的非机密历史记录。

月宫数据库中的资料远比地球任何机构都要详实,甚至包括一些她未曾见过的、早期船只的失踪报告和能量读数。然而,当她试图深入查询与“未知金属碎片”、“十二面体晶体”直接相关的核心数据时,终端屏幕上优雅地显示出一行字:“权限等级不足,该部分信息涉及最高机密。”

罗宾不动声色,转而搜索“石松”或相关谐音、代号。结果同样寥寥,仅有一些模糊的、与二十世纪中期远东地区商业活动相关的边缘记载,其核心部分同样被锁死。

璃月在一旁微笑着解释:“有些知识过于危险,或者尚未到解密之时。请理解,罗宾博士。”

罗宾点了点头,没有坚持。但这次试探让她确信,月宫不仅知道百慕大和石松的秘密,而且将这些信息视为需要严格控制的核心资产。这次邀请,与其说是交流,不如说是一次谨慎的“摸底”和“招安”。

行程的第三站是月宫生态维持区。这里模拟了地球多种生态系统,技术之精湛,令人叹为观止。然而,布琳敏锐地发现,这里种植的作物、培育的食用菌类,虽然品相完美、产量稳定,却普遍缺乏她所熟悉的、源自地球特定风土的“风味层次”。

在一次关于“传统发酵工艺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”的交流中,布琳忍不住提出了疑问。负责生态区的月宫科学家(一位表情略显刻板的人类男性)回答道:“我们追求的是最高效、最安全的营养产出。不必要的风味变量和潜在的微生物风险,都在我们的优化排除列表之内。稳定,高于一切。”